俯仰唯唯的成语故事
拼音fǔ yǎng wéi wéi
基本解释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
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
暂未找到成语俯仰唯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俯仰唯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俯拾即是 |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 
| 任人唯亲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 
| 仰屋著书 | 《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 
| 唯物主义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 
| 不宁唯是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 | 
| 唯利是图 |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 唯心主义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 
| 唯邻是卜 | 《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邻是卜。” | 
| 仰首伸眉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 | 
| 高山仰止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 唯恐天下不乱 |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 
| 进俯退俯 | |
| 唯命是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 
| 唯唯诺诺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 人仰马翻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 
| 俯首听命 | 汉 焦赣《易林 兑之否》:“俯伏听命,不敢动摇。” | 
| 唯唯连声 | 《史记·赵世家》:“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 | 
| 唯我独尊 | 宋 释惟白《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 
| 唯命是从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 
| 俯首就缚 | |
| 奉命唯谨 |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诸官奉命唯谨。” | 
| 前仰后合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东倒西歪,后合前仰,离席上,这酒兴颠狂。” | 
| 俯首帖耳 |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 俯拾皆是 |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做“杂文”也不易》:“现在竟也累得来做‘在材料的捃摭上尤是俯拾皆是,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集采取’的‘杂文’。” | 
| 后仰前合 | |
| 仰屋之勤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后之君子,傥能芟削繁芜,增广阙略,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于覆车之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