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就各位的成语故事
拼音gè jiù gè wèi
基本解释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
出处徐迟《汉水桥头》:“所有的人已各就各位,摆好了阵势。”
暂未找到成语各就各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各就各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一呵而就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
| 一挥而就 |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
| 一蹴可就 | 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
| 一蹴而就 | 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
| 三位一体 |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一体的口号?” |
| 下笔便就 | 《北史·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 |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 不堪造就 | 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
| 不安于位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
| 不次之位 | 东汉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
| 不知就里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
| 九五之位 | 《宋书·武帝纪》:“夫或跃在渊者,终飨九五之位。” |
| 人各有志 | 晋 陈寿《三国志 管宁传》:“太祖曰:\'人各有志,出处异趣。\'” |
| 从俗就简 | 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
| 从容就义 | 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
| 位不期骄 | 《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
| 位卑言高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
| 位居极品 | 《宋史·职官志》:“遂为内臣之极品。” |
| 位极人臣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綝传》:“臣伏自省,才非干国,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
| 便还就孤 | |
| 俯首就擒 | |
| 俯首就缚 | |
| 偎干就湿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
|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
|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武松捋起双袖,握着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 |
| 出位僭言 | 唐·柳宗元《上裴晋公度献唐雅诗启》:“出位僭言,惶战交积。” |
| 删华就素 |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孟光桓少君得同心为匹,皆能删华就素,遂夫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