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知己,死可无恨的成语故事
拼音dé yī zhī jǐ,sǐ kě wú hèn
基本解释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遗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形容知音难觅。
出处谢觉哉《知己难》:“所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暂未找到成语得一知己,死可无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得一知己,死可无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步调一致 |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 
| 无所不为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 
| 变幻无常 | 明 蔡羽《辽阳海神传》:“气候悉如江南二三月,琪花宝树,仙音法曲,变幻无常,耳目应接不暇。” | 
| 双凫一雁 | |
| 一马平川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 
| 一贫如洗 |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 
| 昙花一现 |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 
| 度己以绳 | 《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 
| 非同小可 |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 
| 得意洋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 势不可当 | 《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 
| 难得糊涂 | 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郑板桥曰:‘难得糊涂’。” | 
| 在此一举 | 《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 
| 学无止境 |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 
| 反手可得 |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 
| 草木知威 | 《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 | 
| 浑然一体 |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默默无闻 |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 
| 一叶知秋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 
| 功亏一篑 | 《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 一手遮天 |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 
| 中正无私 | 春秋·齐·管仲《管子·五辅》:“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 | 
| 不可多得 | 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 小人得志 |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 大公无私 |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 
| 一寸丹心 | 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