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于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í yú qiú chéng急于求成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fèng huáng yú fēi凤皇于飞见“凤凰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hé zhì yú cǐ何至于此怎么会到这样的境地。指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旧唐书·李密传》:“请斩之以谢众,方可安辑。玄感曰:‘何至于此?’”
yú mín rùn guó于民润国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喜怒不形于色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qiáng jiā yú rén强加于人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王朔《过把瘾就死》:“你就是这么霸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强加于人,而我不吃这一套!”
yán yú lǜ jǐ严于律已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xún yú chú ráo询于刍荛与樵夫商议事情,意谓不耻下问。《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qiān lǐ zhī dī,kuì yú yǐ xu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fú shēng yú wēi福生于微微:小数名,长度为0.000001寸或圆度的六十分之一秒。福佑生于细微的小事件中。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zhuān měi yú qián专美于前专美:独享美名。指先于别人独享美名。宋·陈亮《复杜伯高》:“左右笔力如川之方至,无使楚汉专美于前,乃副下交之望。”
yú hū āi zāi于呼哀哉于呼:感叹词。哉:语气词。原意感叹或悲哀。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诗·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荀子·乐论》:“乱世恶善,不此听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苛政猛于虎苛政: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赋税等。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wěi guò yú rén委过于人形容嫁祸给别人。
lóng zhàn yú yě龙战于野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周易·坤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yù bīng yú nóng寓兵于农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rén fú yú shí人浮于食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dú yì yú rén独异于人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御敌于国门之外御:抵挡;国门:京都城门,边界线。将敌人阻挡在境外。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今有御人国门之外者。”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靛青;蓝:草名。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
yè huāng yú xī业荒于嬉荒:荒废。贪恋玩耍就会荒废学业。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拔诸水火,登于衽席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mín yì láo zhǐ,qì yú xiǎo kāng民亦劳止,汔于小康民亦劳止与汔可小康都是互文同义。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达了奴隶制时代先民们的一种理想。《诗经》中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shì biǎn yú bāo示贬于褒犹言寓批评于表扬。明沈德符《野获编 礼部 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于褒也。”
zhī dà yù běn枝大于本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chóng guī yú hǎo重归于好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
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yì xíng yú sè义形于色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ān yú yī yú安于一隅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jué shèng yú qiān lǐ zhī wài决胜于千里之外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史记 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zhù yú zhú bó著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gōng zì hòu ér bó zé yú rén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身;责:责备,责问。多严于律己,少苛求别人。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róng yú yī lú熔于一炉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yì yú shí yí易于拾遗犹易如反掌。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zuò yú tú tàn坐于涂炭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语出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yú xīn hé rěn于心何忍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shuǐ防民之口,甚于防水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jìng dà yú gǔ胫大于股犹言本小末大。旧时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mò nì yú xīn莫逆于心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zì bǐ yú jīn自比于金把自己比作尚未冶炼的黄金。比喻未成熟,急需锻炼《新唐书·魏徽传》:“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
pò yú méi jié迫于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梁启超《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第五章:“于新法典编纂之必要迫于眉睫。”
bǐ yú bù xiè鄙于不屑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wú dí yú tiān xià无敌于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tuì cáng yú mì退藏于密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yán yú zé jǐ,kuān yǐ dài rén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忆邓拓·邓拓和人民日报》:“老邓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主动承担责任,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
tuī zhōu yú lù推舟于陆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dà bái yú tiān xià大白于天下大白:彻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全国。使全国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9回:“吾辈救国护法之初衷,将无以大白于天下,而佥壬假借,得以自便私图。”
pí yú bēn mìng疲于奔命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liáo shèng yú wú聊胜于无聊:稍稍;稍微。比完全没有稍微好一些。晋 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ān yú xiàn zhuàng安于现状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yì yú yán biǎo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yì yú yán wài溢于言外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叶圣陶《倪焕之》:“郑重叮咛的意思,溢于言外。”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yú sī yú sī于思于思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qiān nù yú rén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qiú mǎ yú táng sì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nán yú shàng tiān难于上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nǐ yú bù lún拟于不伦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陈寅恪《论再生缘》:“能读英文者,颇怪其拟于不伦。”
jià huò yú rén嫁祸于人嫁:转移。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南史 阮孝绪传》:“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
xíng yú cí sè形于辞色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晋书·庾亮传》:“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wěi zuì yú rén委罪于人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
jiǎ shǒu yú rén假手于人假:借。借助别人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指凭借别人的力量办事。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庞淯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烈女传》:“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bù ān yú shì不安于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chū yú shuǐ huǒ,dēng zhī rèn xí出于水火,登之衽席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bài yú chuí chéng败于垂成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宋 无名氏《释常谈 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zhòng yú tài shān,qīng yú hóng máo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泰山:山名,在山东省,主峰海拔1524米;鸿毛:大雁的毛。形容意义重大或比大雁的毛还轻,指双重价值高晓声《刘宇写书》:“是的,刘宇要死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刘宇如果死了,究竟算泰山还是算鸿毛,只有天晓得。”
yùn yòng zhī miào,zài yú yī xīn运用之妙,在于一心妙:巧妙;心:思考,灵活。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dìng yú yī zūn定于一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wài yù qí wǔ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wèn dào yú máng问道于盲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bù jí jí yú fù guì不汲汲于富贵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zhī zǐ yú guī之子于归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gěng gěng yú xīn耿耿于心耿耿:有所悬念而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余拟为一诗,而其理精微,笔力不足以阐发,凡数易稿,皆不自惬,至今耿耿于心。”
gěng gěng yú huái耿耿于怀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宋 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ú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进取功名。”
shòu bǐng yú rén授柄于人犹言授人以柄。清·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庶数年之后,可以自造自修,不至授柄于人。”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fāng cùn zhī mù,gāo yú cén lóu方寸之木,高于岑楼方寸:比喻小;岑:尖顶高楼。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比喻类比不当。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zhǐ yú zhì shàn止于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sǐ yú fēi mìng死于非命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yù qíng yú jǐng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山水田园诗传·前言》:“进入写景入情、寓情于景的艺术境界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yí huò yú rén移祸于人把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1回:“移祸于人,此井又是官井,真真的这个囚徒行事古怪!”
míng yú qiáo mù鸣于乔木《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拒人于千里之外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
bīng hán yú shuǐ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liǎo rán yú xiōng了然于胸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qīng chū yú lán青出于蓝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nù xíng yú sè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qíng jiàn yú sè情见于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
wú dòng yú zhōng无动于衷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shēng yú yōu huàn ér sǐ yú ān l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患难。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
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知二五而未识于十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gē yú sī,kū yú sī歌于斯,哭于斯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xǐ xíng yú sè喜形于色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xǐ xíng yú sè喜行于色高兴显现在脸上。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
yòu yú chéng jiàn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