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力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én gōng miào lì神工妙力 | 工:技艺,功夫。指技艺极其高超,非人力所能为。 | 宋·李清臣《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譬如娲皇,神工妙力,炼石补天。” |
qīng zhù quán lì倾注全力 | 倾注:把精神或力量集中到一个目标。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个目标。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以便等到时机一到,就倾注全力,大举反攻,收复失地。” |
liàng lì ér xíng量力而行 | 量:估量;估计;行:做;干。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
shì jūn lì dí势均力敌 | 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 |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
guǒ xuè lì zhàn裹血力战 | 犹言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 清 姚鼐《孙忠愍祠记》:“指挥之子泰,当建文时,为北平都指挥使;燕师起,与战于怀来,中矢,裹血力战,竟陷陈死。” |
chuī huī zhī lì吹灰之力 | 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
gǔ gōng zhī lì股肱之力 | 股肱:大腿和胳膊。自己的所有力量。形容做事已竭尽全力。 | 《左传·僖公九年》:“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则以死济之。” |
lì ruǎn jīn má力软筋麻 | 也作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 | |
duó dé liàng lì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
gǔ zú gàn jìn,lì zhēng shàng yóu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 鼓:鼓动,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劲头鼓足,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jì qióng lì jí计穷力极 | 见“计穷力竭”。 | 明·冯梦龙《情史类略·东御史妓》:“妓曰:‘然则君将何往?’东谓:‘计穷力极,终还家,功名事终直之耳。’” |
wù běn lì sè务本力穑 | 本:农业;穑:收割谷物。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 宋·苏轼《商鞅论》:“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
wú néng wéi lì无能为力 | 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
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不费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
chī lì bù tǎo hǎo吃力不讨好 | 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老实说,有了钱,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 |
kāi zú mǎ lì开足马力 | 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 |
cāng bái wú lì苍白无力 | 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 朱自清《历史的战斗中》:“那拥抱过去的人虽不一定‘苍白无力’,那也不免外强中干。” |
wén zhì wǔ lì文治武力 | 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 西汉·戴圣《礼记·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 |
tóng xīn xié lì同心协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
qí xīn hé lì齐心合力 |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dān jīng bì lì殚精毕力 | 殚、毕:尽。尽心竭力。 | 明·张居正《示季子懋修》:“甲辰下第,然后揣己力量,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 |
jìn zhì jié lì尽智竭力 | 智:智慧,聪明;竭:完。比喻用尽心思和力量。 | 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群臣尽智竭力以没其上。” |
yī xīn yī lì一心一力 | 同心协力。 |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
xiào quǎn mǎ lì效犬马力 | 效劳的谦词。意思是效犬马之劳。 | 《水浒传》第八二回:“臣旧岁统率大军前去征进,非不效犬马力,奈缘暑热,军士不伏水土。” |
jīn pí lì jié筋疲力竭 |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 唐 元稹《有酒》诗:“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焦甲裂身已干。” |
yī lì chéng dāng一力承当 | 独自负责。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lǎo dà tú shāng bēi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shī xiàng bó tù,jiē yòng quán lì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清·黄宗羲《<称心寺志>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
xī xīn jié lì悉心竭力 | 悉心:尽心。竭尽智慧和力量。 | 宋·司马光《应诏言朝廷阙失》:“执政者亦悉心竭力以副陛下之欲,耻为碌碌守法循故事之臣。” |
lì jì jiǔ qū力济九区 | 济:帮助,周济;九区:指全国。以自己的力量周济全国的民众。 | 唐·卢照邻《三国论》:“有大贤而不能用,睹长策而不能施,便谓力济九区,智周万物,天下可指麾而定,宇宙可大呼而致也。” |
jīng lì chōng pèi精力充沛 | 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 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
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liàng lì duó dé量力度德 |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
lì kùn jīn fá力困筋乏 | 困:劳倦;乏:疲乏。用尽了全力。 | 元·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如今容颜瘦,倒不如辛勤还家罢,我如今力困筋乏。” |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lì néng gāng dǐng力能扛鼎 | 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
lì bù shèng rèn力不胜任 | 胜任: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够;难以担当任务。 | 《周易 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言不胜其任也。” |
zì lì gēng shēng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
lì suǒ néng jí力所能及 |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 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
xíng yǒu yú lì行有余力 | 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 | 《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shì lì zhī jiāo势力之交 |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
shī zǐ bó tù,yì yòng quán lì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同“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
shēng lì jūn生力军 | 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18回:“只道余万清一路是一枝生力军,就令他作前军。” |
yī bì zhī lì一臂之力 | 臂:胳膊。比喻给一些力量不大的协助。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
qí xīn tóng lì齐心同力 | 见“齐心协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齐心同力,锐气益壮。” |
shēn dān lì báo身单力薄 | 人少力量不大。 | 柯云路《衰与荣》:“嗳,年轻人,你们怎幺瞎挤?夏平站在后面护他,身单力薄,也护不住。” |
wǎng fèi xīn lì枉费心力 | 犹言枉费心机。 | 宋·朱熹《答甘道士书》:“所云筑室藏书,此亦恐枉费心力。” |
qí xīn bìng lì齐心併力 |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齐心协力”。 | |
dé rén sǐ lì得人死力 |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 《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 |
pí jīng jié lì疲精竭力 | 疲:疲倦;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 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非文公疲精竭力,更千百年终至漏晦。” |
xié lì tóng xīn协力同心 |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jū gōng jìn lì鞠躬尽力 | 见“鞠躬尽瘁”。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liàng lì ér wéi量力而为 |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 《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
jìn lì ér wéi尽力而为 | 尽:全部用出;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jié jìn quán lì竭尽全力 |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
jì jìn lì qióng计尽力穷 | 穷: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 《周书 韦孝宽传》:“齐人历年赴救,丧败而反,内离外叛,计尽力穷。” |
shì qióng lì jié势穷力竭 | 大势已去,力量用尽。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 | 金·王若虚《复之纯交说》:“凶乘祸鸠,势穷力竭,而投诸囚,以伏于幽。” |
jīng pí lì jié精疲力竭 | 竭: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净尽。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 宋 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
nián qīng lì zhuàng年轻力壮 | 壮:健壮。年纪轻;身体好;力气大。 | 骆宾基《千人塔下的声音》:“我立即走过去,因为我年轻力壮。” |
wéi lì shì shì惟力是视 | 谓竭尽己力而为。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惟力是视。” |
bǐ quán liàng lì比权量力 | 比:比较;量:估量。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 | 汉 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jié jiǎn lì xíng节俭力行 | 节俭:节省,节约;力行:努力去做。生活俭朴,以身作则。 |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
yǐ lì fú rén以力服人 | 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tóng xīn jié lì同心竭力 | 同“同心毕力”。 | 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陛下诚有意于此,臣等敢不同心竭力,对扬而行之。” |
qí xīn xié lì齐心协力 |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huí tiān zhī lì回天之力 | 回天:能够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原指论证有力;能挽回局势;现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难挽回的局势。 | 《新唐书 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
quán lì yǐ fù全力以赴 | 赴法;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进去。 | 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以赴,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
lì jìn jīn pí力尽筋疲 |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
jì qióng lì qū计穷力屈 |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 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
lì xué dǔ xíng力学笃行 | 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 宋 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
fú tián lì sè服田力穑 | 服:从事;穑:收获谷物。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 《尚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
huí tiān wú lì回天无力 |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 清 冯起凤《昔柳摭谈 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
cái jié lì jìn财竭力尽 | 竭:完,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汉 古永《黑龙见东莱对》:“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 |
cái dān lì jìn财殚力尽 | 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 | 《辛雄传》:“当今天下黔黎,久经寇贼……财殚力尽,无以卒岁。” |
kǔ xīn jí lì苦心极力 | 费尽心思,使出了全部力量。 | 宋·陆九渊《黄公墓志铭》:“为文操笔立成,藻思赡蔚,统记不紊,有苦心极力所不到者。” |
tóng xīn bìng lì同心并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汉 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
lì qū shì qióng力屈势穷 | 屈:竭,穷尽;穷:尽。力量和势力均已穷尽。 |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亡家徇国,方寸不乱。力屈势穷,排空落翰。” |
jìn xīn jìn lì尽心尽力 | 指费尽心力。 | 《晋书 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
shǐ lì tóng xīn矢力同心 | 齐心合力。 | 《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合的清方档案》:“方今人心趋共和,决无第二问题,不独东南十数省矢力同心,即西北各省闻亦均表同意。” |
jīng pí lì jìn精疲力尽 | 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
xián yǒng tāo lì衔勇韬力 | 衔:含;韬:掩藏。把勇气和力量掩盖起来。比喻收敛锋芒,待机而动。 | 唐·柳宗元《献平淮夷伯雅表》:“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
lì bù fù xīn力不副心 | 副:符合。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够不上。 | 唐·无名氏《阴德传·韦判官》:“何幸明灵俯降,但揣微贱,力不副心,荀可施于区区,敢不从命。” |
kǒng wǔ yǒu lì孔武有力 | 形容人很有力气。 | 《诗经 郑风 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
wéi lì shì shì唯力是视 | 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量。后用来指依据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亦作“惟力是视”、“惟利是视”。 | |
xīn lì jiāo cuì心力交瘁 | 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交:齐;瘁:过度的劳累。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戮力 | 指齐心合力。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
lì pái zhòng yì力排众议 | 力:竭力;排:排除;议:议论;意见。竭力排除或驳倒各个人的议论;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 宋 苏辙《上皇帝书》:“臣以不识忌讳,得罪于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众议,使臣得不遂弃于世。” |
zhì jìn lì qióng智尽力穷 | 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 |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回:“世充只有一城,智尽力穷,旦暮可克。” |
shǎo qì wú lì少气无力 | 气不壮,没力量。形容精神不振。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那女儿认得他父亲的声音,才少气无力的应了一声道:‘爹爹,我在这里哩。’” |
fù jī zhī lì缚鸡之力 | 缚:捆、绑。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
lì dí shì jūn力敌势均 | 同“力均势敌”。 | 《宋书·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
jí zhì xié lì辑志协力 | 指同心合力。 | |
yǒu qì wú lì有气无力 | 气:气息;声音;力:力气;精神。形容气力衰弱;精神疲惫;有时形容做事没有劲头。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
bù zì liàng lì不自量力 |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
jīng qiáng lì zhuàng精强力壮 | 精力充沛。 | |
lì wēi rèn zhòng力微任重 | 微:小。能力小而任务重。 | 唐·张说《让平章事表》:“若志小谋大,力微任重,岂敢顾惜微躯?” |
quán jūn lì qí权钧力齐 | 权:权势;钧:通“均”,平均。双方权势力量相当,不分高低。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 |
tóng xīn bì lì同心毕力 | 齐心尽力。 | 《东观汉记·任隗传》:“永元初,外戚秉权,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数犯颜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