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相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à yǎn xiāng kàn下眼相看 | 指瞧不起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 |
zhǒng zú xiāng jiē踵足相接 | 同“踵趾相接”。 | 明·张居正《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 |
xiè hòu xiāng yù邂逅相遇 | 指无意中相遇。邂逅:没有约会而遇见。 | 《诗经 郑风 野有蔓草》:“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
chū rù jiāng xiāng出入将相 | 犹出将入相。 | 宋·欧阳修《相州尽锦堂记》:“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xiàng shǔ yǒu pí相鼠有皮 | 相:视。看看老鼠尚且还有皮。旧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 | 《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通“义”);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
kǒu ěr xiāng chéng口耳相承 | 谓接受传闻。 | 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口耳相承,猥有所称引。” |
bù xiāng wèn wén不相问闻 |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 |
tóng míng xiāng zhào同明相照 | 谓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sù bù xiāng néng素不相能 | 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 《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汉书 吴汉传》:“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
lù jiàn bù píng,bá jiàn xiāng zhù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 | 明·洪楩《杨温拦路虎传》:“今见将军,乃是我恩人,却在此被劫,自当效力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
chū jiàng rù xiàng出将入相 | 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 北魏《元英墓志》:“出将入相,朝望攸居。” |
guān guān xiāng wéi官官相为 | 亦作“官官相护”。亦作“官官相卫”。指官吏和官吏互相庇护。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你都官官相为倚亲属,更做道国戚皇族。” |
qǐ qióng jiǎn xiāng乞穷俭相 | 乞丐似的寒酸相。 | |
hé qí xiāng sì nǎi ěr何其相似乃尔 | 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 | |
bó lè xiàng mǎ伯乐相马 |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
gè yǐ suǒ cháng,xiāng qīng suǒ duǎn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 轻:轻视。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
tiān rén xiāng yìng天人相应 | 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 | 《灵枢·邪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
yàn què xiāng hè燕雀相贺 | 燕雀因大厦落成有栖身之所而互相庆贺。后多用作祝贺新屋落成之语。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 |
xiāng jìng rú bīn相敬如宾 | 宾:贵客。互相敬重就像与宾客相处一样。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庞公》:“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
gān dǎn xiāng zhào肝胆相照 | 形容对人忠诚;用真心相待。肝胆:比喻真诚的心。 | 宋 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
xiāng yǐ wéi qiáng相倚为强 | 倚:依赖。互相依靠帮助而强大。 | 南朝·宋·明帝《宣旨永嘉王子仁》:“正赖汝辈兄弟,相倚为强,庶使天下不敢窥战王室。” |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萍水相逢 | 萍:浮萍;是随风飘荡;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厥类植物。像浮萍随水飘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有缘千里来相会 |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zhēng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
xiāng rú yǐ mò相濡以沫 | 濡:沾湿;沫:唾沫。水干了;鱼互相以吐沫沾湿;以维持生命。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xiāng jīng bó yǒu相惊伯有 |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miàn miàn xiāng qù面面相觑 | 面面:脸对着脸;相:互相;觑:看;瞧。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着。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六卷:“僧问:‘如何是大疑府人?’师曰:‘毕钵岩中面面相觑。’” |
ēn ēn xiāng bào恩恩相报 | 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一回:“曾有病,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我就好了……我会去救他,正是恩恩相报。” |
xiāng qù xuán shū相去悬殊 | 比喻相差很远。 | |
zuì tǔ xiāng yīn醉吐相茵 | 后以这一典故喻指宽以待人必然会有好的回报。 | 典出《汉书·丙吉传》:“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汙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为边郡人,熟悉边事,后来为防务工作提出切实有用的建议。 |
dà yán xiāng hài大言相骇 | 大言:夸大的言辞;骇:惊扰。说大话吓唬人。 | 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觑见俺似婴孩,大言相骇。” |
bàn shí zǎi xiàng伴食宰相 |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 《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
yǐ lǐ xiāng dài以礼相待 | 礼:仪礼;应有的礼节;待:对待;接待。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宋江以礼相待,用好言抚慰。” |
xiāng xǔ yǐ shī相呴以湿 |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后以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 |
bá dāo xiāng zhù拔刀相助 | 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 元 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
xiāng yīn xiāng shēng相因相生 | 互相承袭,互相促进。 | 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夫因朴生文,因拙生巧,相因相生,以至今日。” |
xiāng wàng xíng hái相忘形骸 | 谓彼此不拘形迹,无所顾忌。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答云:‘小梅事我年余,相忘形骸,我已婉求之矣。’” |
mù mù xiāng qù目目相觑 | 同“面面相觑”。 |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我恰才见阿妈和四个叔叔都目目相觑,其中必然暗昧。” |
yī bō xiāng chuán衣钵相传 |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 《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
xiāng qù wú jǐ相去无几 | 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 钱钟书《围城》:“斜川的将略跟一般儒将相去无几,而他的诗即使不是儒将做的,也算得好了。” |
bù xiāng wéi móu不相为谋 | 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lìng yǎn xiāng dài另眼相待 | 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指特殊照顾、优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 |
dì yù biàn xiàng地狱变相 | 旧时比喻社会的黑暗残酷。 |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 |
hán shǐ xiāng gōng函矢相攻 | 指自相矛盾。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 |
zì xiāng máo dùn自相矛盾 |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 《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dòu qí xiāng jiān豆萁相煎 | 同“豆萁燃豆”。 | 林基路《囚徒歌》:“豆萁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 |
tóng è xiāng qiú同恶相求 | 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 《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 |
xiāng rú yǐ zé相濡以泽 | 濡:沾湿;泽:唾液或汗水。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在困难的处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 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嘘枯养瘠,相濡以泽。” |
liáng mèng xiāng jìn梁孟相敬 | 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相互敬爱。后泛指夫妇相敬。 | 《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
xiāng yǔ yī kǒu相与一口 | 串通一气,异口同声。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 |
dé shī xiāng bàn得失相半 |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 |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
tóng yōu xiāng jiù同忧相救 | 谓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chén chén xiāng yīn陈陈相因 | 陈:旧;因:沿袭。原指皇家粮仓里;陈粮再加上陈粮;年年堆积。后用以比喻沿袭旧的一套;没有改进和创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gè bù xiāng ràng各不相让 | 让:歉让。互不谦让、让步。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历)害一天。” |
zhuǎn zhuǎn xiāng yīn转转相因 | 因:因循。辗转相传,互相因循。 | 东汉·班固《汉书·成帝纪》:“传以不知,周行天下”如淳注曰:“在位者皆不知阴阳时政,转转相因,故令后人遂不知也。” |
xiāng zhī yǒu sù相知有素 | 素:向来。指一向互相了解的好朋友。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6回:“他人不必论,就是段芝泉等,随从总统多年,相知有素,今日亦未免生疑。” |
dào bù xiāng móu道不相谋 | 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yù bàng xiāng chí鹬蚌相持 |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
dào xǐ xiāng yíng倒屣相迎 | 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粲传》:“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
xiāng dé yì zhāng相得益彰 | 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xī xī xiāng tōng息息相通 | 连呼吸都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他这店就是华中堂的本钱,他们里里头息息相通,岂有不晓得的道理?” |
kuān měng xiāng jì宽猛相济 | 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
mài mài xiāng tōng脉脉相通 | 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 |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 |
shǒu wàng xiāng zhù守望相助 | 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
dài dài xiāng chuán代代相传 | 一代一代相继传授、流传。也作“世代相传”。 |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
yī mài xiāng tōng一脉相通 | 谓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 鲁迅《花边文学·谁在没落》:“倘说:中国画和印象主义有一脉相通,那倒还说得下去的。” |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教学相长 | 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xiá lù xiāng féng狭路相逢 |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 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如做个计较,放了他回去,狭路相逢,安知没有报恩之处?” |
miàn miàn xiāng dǔ面面相睹 | 同“面面相觑”。 | 《清平山堂语本·快嘴李翠莲记》:“诸亲九眷面面相睹,无不失惊。” |
chún chǐ xiāng yī唇齿相依 | 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也作“唇齿相济。”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
yán xíng xiāng fù言行相副 | 见“言行相符”。 |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
zǎi xiàng dù lǐ néng xíng chuán宰相肚里能行船 | 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 | 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12回:“常言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 |
qì yì xiāng tóu气义相投 | 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 | 金·王若虚《林下四友赞》:“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气义相投也,故不结而合,既合而欢。” |
fǔ chē xiāng yī辅车相依 | 辅:面颊骨;车:牙床。面颊骨和齿床互相傍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sǐ xiāng zhěn jiè死相枕藉 | 枕藉:纵横相枕而卧。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 | 《明史·李文祥等传赞》:“抗言极论,窜嫡接踵,而来者愈多;死相枕藉,而赴蹈恐后。” |
shí sù xiāng jiān食宿相兼 | 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 汉 应劭《风俗通 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
biǎo lǐ xiāng fú表里相符 | 表里:指内外;符:符合。指表里如一 | 明 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惟三代之学,本诸身心,著于行事,发于文辞,表里相符,华质不爽。” |
yī mài xiāng chéng一脉相承 | 一脉:同一血脉;指联络贯通而成的一个系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
zì xiāng cán shā自相残杀 | 自己人互相杀害。残:伤害。 | 《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
xiāng wéi biǎo lǐ相为表里 | 表里:指内外。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 |
gǔ qí xiāng dāng鼓旗相当 | 同“旗鼓相当”。 | 《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
jiāo bì xiāng shī交臂相失 | 犹言交臂失之。 | 唐·冉元一《薛刚墓志》:“齐体合欢,交臂相失。” |
sǐ zhě xiāng zhěn死者相枕 | 枕:以头枕物。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 | 《魏书·苻坚传》:“谢石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死者相枕。” |
rén shēng hé chù bù xiāng féng人生何处不相逢 | 〖释义〗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 |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
xiāng qīn xiāng jìn相亲相近 | 近:亲近。形容彼此亲爱和好。 | 唐·杜甫《江村》:“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
nòng zhāng zǎi xiàng弄獐宰相 | 把“弄璋”写成“弄獐”的宰相。比喻不学无术钻营权势的人。 | |
xīn shǒu xiāng yìng心手相应 |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 《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
hù xiāng tuī tuō互相推托 | 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彼此互相推托,皆齐之不收,反遗之以与金人用。” |
chì xīn xiāng dài赤心相待 | 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 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
bù chǐ xiāng shī不耻相师 | 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 |
wú xiāng wú zuò无相无作 | ①佛教语。谓弃绝众相,不事造作。②泛指不务空言。 | |
lìng yǎn xiāng kàn另眼相看 |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
yǐ mò xiāng rú以沫相濡 | 沫:唾沫;口水;濡:沾湿;润泽。用唾沫互相湿润。比喻在困境中以微力互相救助。 |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
xiàng mén xiàng zhǒng相门相种 | 相:宰相、丞相、相国。指宰相的子孙能够继承父业,有将相的才能。 | 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多应是相门相种,可惜不做厮儿。” |
zì xiāng shuǐ huǒ自相水火 |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
míng shí xiāng chèn名实相称 | 指名声与实际一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2回:“妹子这个名字,叫做有名无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 |
zì xiāng dǐ wǔ自相抵牾 |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章炳麟《答梦庵》:“梦庵既以声闻缘觉与大乘菩萨有悲观乐观之分,而复言佛法无二、何自相抵牾至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