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火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水火不兼容 |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兼容。 |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
xiāng huǒ yuán香火缘 | 香火: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指彼此契合。 | 唐·李嘉佑《送弘志上人归湖州》诗:“能使南人敬,修持香火缘。” |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远水不救近火 |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dāo gēng huǒ yún刀耕火耘 | 犹刀耕火种。 | 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
zì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
biē qì wō huǒ憋气窝火 | 憋:闷在心里。压住性子,把屈辱或烦恼强压在心里。 | |
shí wàn huǒ jí十万火急 |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
shuǐ huǒ bù cí水火不辞 | 见“水火不避”。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远水救不得近火 |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
bù wēn bù huǒ不瘟不火 |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水火不相容 | 相:相互;容:容纳;相容:相互容纳。指水;火本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互容纳。后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质相反;根本对立。 |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
hán fù huǒ zhě寒附火者 | 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 |
xiàng huǒ qǐ ér向火乞儿 | 向火:烤火;乞儿:乞丐。近火取暖的气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 |
yān bù chū huǒ bù jìn烟不出火不进 | 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 老舍《四世同堂》:“孙七太太是个四十来岁,永远烟不出火不进的,不惹人注意的妇人。” |
zuàn bīng qǔ huǒ钻冰取火 | 见“钻冰求火”。 | 《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 |
zhāng huǒ sǎn张火伞 | 张:展开;火伞:比喻烈日。形容夏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 |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
huǒ shàng jiāo yóu火上浇油 | 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也作“火上加油”。 | 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 |
xiāng huǒ bù duàn香火不断 | 香火:香烛,香和灯火。信神者或祭祀者点燃供奉的香烛不会断绝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总之,无论怎样,我一定还你个香火不断的对方就是了。” |
zhǐ bāo bú zhù huǒ纸包不住火 | 比喻事实是掩盖不了的。 |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纸包不住火……那笔款子,你收留不得。” |
wán huǒ zì fén玩火自焚 | 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玩:玩弄;焚:烧。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
yān xūn huǒ liǎo烟熏火燎 | 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 孙犁《乡里旧闻》:“这架老织布机,我幼年还见过,烟熏火燎,通身变成黑色的了。” |
liáo huǒ jiā yóu撩火加油 | 犹言火上加油。 | |
zuān bīng qiú huǒ钻冰求火 | 比喻徒劳无功。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 |
huǒ dào zhū tóu làn,qián dào gōng shì bàn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 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
jiě yī bāo huǒ解衣包火 |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
chèn huǒ qiǎng jié趁火抢劫 | 趁着别人紧张时去捞取私利或害人。 | 郭沫若《尚儒村》:“兵队来了,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 |
fàng huǒ shāo shān放火烧山 | 比喻煽风点火,挑拨离间。 | 康濯《东方红》:“你不知道,那狼叼豹咬的齐占杰,前一阵可光在我面前放火烧山呀!” |
yè é fù huǒ夜蛾赴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赴: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奔赴所向往的目标。 | 《魏书·崔浩传》:“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 |
diàn huǒ xíng kōng电火行空 | 闪电行于天空。比喻极其迅速 | 郭沫若《洪波曲》第15章:“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 |
huǒ xīng luàn mào火星乱冒 | 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4回:“多九公听了,晓得道姑语带讥讽,只气的火星乱冒。” |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 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huǒ sǎn zhāng火伞张 | 火伞:比喻烈日;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 | 宋·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卓午从他火伞张。” |
huǒ shù yín huā火树银花 |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liǎo rú guān huǒ了如观火 | 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 邹鲁《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内来函,读之必了如观火,从此兄等之出而说人,必更有把握矣。” |
hòu yuàn qǐ huǒ后院起火 | 比喻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 | 张平《抉择》:“那可是咱的后院,要是后院起火,别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话了。” |
gé àn guān huǒ隔岸观火 | 站在对岸观看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 | 唐 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
dāo gēng huǒ nòu刀耕火耨 | 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
fēng huǒ lián tiān烽火连天 | 烽火:古代边境报警时点起的烟火。到处都在打仗;战火燃遍各地。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移镇》:“待何如,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 |
shù yùn qǐ huǒ束蕴乞火 | 同“束缊请火”。 | 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蕴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
yǐ huǒ qù é以火去蛾 |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 《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 |
huǒ yǎn jīn jīng火眼金睛 | 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
shí huǒ guāng yīn石火光阴 | 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 |
rù huǒ fù tāng入火赴汤 | 喻不避艰险。 | 《四游记·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 |
bí duān chū huǒ鼻端出火 |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 见“鼻头出火”。 |
pī má jiù huǒ披麻救火 |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
mǎn qiāng nù huǒ满腔怒火 | 满腔:充满心中;怒火:形容极大的愤怒。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 | 《我们的战友邱少云》:“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
diàn guāng shí huǒ电光石火 | 像闪电的光;燧石的火那样一闪即过。比喻事物很快消失。也形容速度极快。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 保福从展禅师》:“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构得构不得,未免丧身失命。” |
yóu jiān huǒ liáo油煎火燎 | 形容痛苦或焦灼。 |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他觉着,像有个什么东西,在胸口上剧烈地涌动,闹得血管里的血,也加快了流速。继而,心里又油煎火燎,阵阵剧疼。” |
bù tōng shuǐ huǒ不通水火 |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 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 |
jīng fēng chě huǒ惊风扯火 | 形容大惊小怪,自相惊扰。 | 沙汀《在祠堂里》:“总是惊风扯火的!请问,搜查也搜查了,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不会的。” |
fēi é pū huǒ飞蛾扑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 《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huǒ jìn xīn chuán火尽薪传 |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 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四出:“仗猛力精心,斩断牵缠,若不是粉碎虚空,终似那痴拳太软,总火尽薪传也。” |
chūn fēng yě huǒ春风野火 | 比喻迅猛之势。 | 左齐《南泥湾屯垦》;“劳动竞赛的热潮,像春风野火一样,迅速遍及整个工地。” |
pào huǒ lián tiān炮火连天 | 炮火:战场上发射出的炮弹在爆炸后产生的火焰;连天:连接着天空。形容枪炮声、光焰等与天空相接;战争十分激烈。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就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
lú huǒ chún qīng炉火纯青 |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
zuān mù qǔ huǒ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
jiě yī bào huǒ解衣抱火 | 见“解衣包火”。 |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
míng ruò guān huǒ明若观火 |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 《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
bǐng rú guān huǒ炳如观火 | 炳:光明、明亮、显着。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 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 |
rè huǒ cháo tiān热火朝天 | 火热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烧。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
qīng huī lěng huǒ清灰冷火 | 见“清灰冷灶”。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5回:“及至到了家,清灰冷火的锁着门。” |
gān chái liè huǒ干柴烈火 | 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的开。” |
xuán hé xiè huǒ悬河泻火 | 见“悬河注火”。 |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扫荡无余,犹悬河以泻火。” |
wàn jiā dēng huǒ万家灯火 | 千家万户的灯光。形容城镇灯光四处闪烁的夜景。 | 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qī qiào mào huǒ七窍冒火 | 同“七窍生烟”。 |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一天两天还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还没有信呢?俗语说的好,真是七窍冒火,五脏里生烟。” |
fēi é tóu huǒ飞蛾投火 |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
shí huǒ diàn guāng石火电光 | 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石火电光,已经尘劫。’” |
bù bì tāng huǒ不避汤火 | 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
zuàn suì qǔ huǒ钻燧取火 | 燧:火石。钻打火石取火。原始人类取火的方式。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躁,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huǒ miè yān xiāo火灭烟消 |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 晋·傅玄《四言杂诗》:“忽然长逝,火灭烟消。” |
xuán hé zhù huǒ悬河注火 | 谓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 《梁书·武帝纪》:“况拥数州之兵以诛群盗,悬河注火,奚有不灭?” |
fù huǒ dǎo rèn赴火蹈刃 | 赴:前往;蹈:踩踏。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 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
rú huǒ rú tú如火如荼 | 荼:音图。像火一样红;像茅草花一样白。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 | 《国语 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
jiǎ jiē jiù huǒ假阶救火 | 假:借;阶:梯子。比喻做事不讲效率,做事机械。 | 《燕书》:“赵成阳堪,其宫火,欲灭之,无阶可升。” |
xuě chuāng yíng huǒ雪窗萤火 | 同“雪窗萤几”。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
shǔn fēng chuī huǒ顺风吹火 | 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 | 汉 焦赣《易林 井之临》:“顺风吹火,幸附骥尾,易为功力,因权受福。” |
xīn jìn huǒ miè薪尽火灭 | 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 | 《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 |
hēi dēng xià huǒ黑灯下火 |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 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
fēng fēng huǒ huǒ风风火火 | 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 徐光耀《平原烈火》:“忽然老曹一头撞进来,忽闪忽闪眨着两只眼,风风火火地连叫:‘大队长,大队长!’” |
yī jiā yī huǒ一家一火 | 谓所有家当什物。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王媪嫁了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马家来了。” |
liè huǒ biàn rì烈火辨日 | 在烈火中能辨别玉的好坏。比喻在关键时刻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 | 守朝叶廷圭《海录碎事·人事》:“烈火辨玉,疾风知草。” |
xiā dēng miè huǒ瞎灯灭火 | 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夜十分漆黑。 | 《捻军歌谣·听老毛子啦清兵》:“阴天涝雨刮大风,瞎灯灭火屋子空,闺女媳妇牛棚坐,专听老毛子啦清兵。” |
wō huǒ biē qì窝火憋气 | 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五:“李青山有些胆怯,他退到门边,嘴头咕噜着:‘滚就滚吧!’扭转身子,窝火憋气地迈出门去了。” |
liè huǒ hōng léi烈火轰雷 | 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性子又烈火轰雷似的,煞是不好说话。” |
dōng hán bào bīng,xià rè wò huǒ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 形容刻苦自勉。 |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
yǐ huǒ jiù huǒ以火救火 |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fēng huǒ sì qǐ烽火四起 |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 |
shì huǒ zhòu lóng事火咒龙 |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 |
zuān huǒ dé bīng钻火得冰 |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法苑珠林》第69卷:“窃闻声调响顺,形直影端,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 |
rú dǎo tāng huǒ如蹈汤火 | 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
máo rè huǒ là毛热火辣 | 毛:粗率,急躁。形容十分焦急。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周大勇心里毛热火辣地发躁。” |
rě huǒ shàng shēn惹火上身 |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
fù xīn jiù huǒ负薪救火 |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 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
huǒ zhú yín huā火烛银花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 宋 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 |
xīn jí rú huǒ心急如火 |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
shā rén fàng huǒ杀人放火 | 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 元 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显出我些英雄神威。”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
fēng huǒ xiāng lián烽火相连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指边防常抓不懈,比喻战火不断。 | 汉 荀悦《汉纪 宣帝纪三》:“部曲相保,堑垒木樵,便兵饰弩,烽火相连。” |
shì rú shuǐ huǒ势如水火 | 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 《三国志 蜀志 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