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马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ǒng mǎ fēng wō捅马蜂窝 | 比喻闯祸或敢于得罪厉害的人。 | 老舍《骆驼祥子》:“小时候去用竿子捅马蜂窝就是这样,害怕,可是心中跳着要去试试。” |
pǎo mǎ mài xiè跑马卖解 | 指在马上表演各种技艺,以此赚钱谋生 |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是一班粤西来的跑马卖解的,里头有两个云南的苗女,走绳的技术非常高妙,能在绳上腾踏纵跳,演出各种把戏。” |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jiàn ān sī mǎ见鞍思马 | 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 明 汤显祖《紫钗记 哭收钗燕》:“休喳,俺见鞍思马,难道他是野草闲花?” |
xiǔ suǒ yù mǎ朽索驭马 |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 | 《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
zhěn gē hàn mǎ枕戈汗马 | 枕着武器,疾驰战马。形容时刻准备杀敌立功。 | 明·屠隆《昙花记·公子受封》:“念亲恩主德总来难报,须教,枕戈汗马,努力塞云边草,儿时得功成大漠,鹤归华表。” |
qīng sī bái mǎ青丝白马 | 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 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牛头不对马面 |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
rén yǔ mǎ sī人语马嘶 | 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 唐 卢纶《送韦判官得雨中山》:“人语马嘶听不得,更堪长路在云中。”元 无名氏《五马破曹》第三折:“大小三军,收拾什物,不许人语马嘶。” |
shù mǎ xiàn chē束马县车 | 见“束马悬车”。 | |
jīn qī mǎ tǒng金漆马桶 | 马桶:粪桶。用金漆漆过的粪桶。指服饰华丽而无德无才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一个个不管自己肚子里是一团粪草,只顾外面打扮得美服华冠,可不象个金漆马桶。” |
sān mǎ tóng cáo三马同槽 |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 《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
chē zhén mǎ jì车尘马迹 |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 宋 朱熹《卧龙庵记》:“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之余,而又幸其深阻敻绝,非车尘马迹之所能到。” |
qīng méi zhú mǎ青梅竹马 |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yī mǎ yī ān一马一鞍 |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个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
liù mǎ yǎng mò六马仰秣 | 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
huā mǎ diào zuǐ花马掉嘴 | 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你府上的事呢!” |
rén huān mǎ jiào人欢马叫 | 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了。” |
wū tóu bái mǎ shēng jiǎo乌头白马生角 |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quǎn mǎ zhī nián犬马之年 | 犹犬马齿。 | 三国·魏·曹植《黄初六年令》:“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 |
mǎ chǐ tú zēng马齿徒增 |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 《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rén qiáng mǎ zhuàng人强马壮 | 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
xuán chē shù mǎ悬车束马 | 形容险阻。 | 《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
xiāng chē bǎo mǎ香车宝马 |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 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 |
xià mǎ kàn huā下马看花 | 跨下马来细细地观赏花朵。多比喻做工作深入实际地调查研究。 | 唐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chuāng jiān guò mǎ窗间过马 |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元 吴弘道《醉高歌 叹世》曲:“风尘天外飞沙,日月窗间过马。风俗扫地伤王化,谁正人伦大雅。” |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
hàn mǎ gōng láo汗马功劳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
wǔ huā shā mǎ五花杀马 |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 |
lì bīng mò mǎ砺兵秣马 | 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 明·朱元璋《皇陵碑》:“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 |
ān mǎ láo dùn鞍马劳顿 |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
dān shū bái mǎ丹书白马 |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慌马乱 |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
mǎ lóng chē shuǐ马龙车水 | 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 清 捧花生《画舫余谭》:“马龙车水,过者如云。” |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lì bīng mò mǎ历兵秣马 |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 |
jiū chē zhú mǎ鸠车竹马 |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 清 曹寅《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庞眉识此生。” |
xiān chē nù mǎ鲜车怒马 | 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贵,掾吏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
wū tóu bái,mǎ shēng jiǎo乌头白,马生角 |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gāo chē mò mǎ膏车秣马 |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 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 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记·钦取回朝》:“羡调和鼎鼐,便膏车秣马好归来。” |
chē mǎ pián tián车马骈阗 | 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 | 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衣冠杂沓,出城阙面盘游;车马骈阗,俯河滨而帐饮。” |
bǎo mǎ xiāng chē宝马香车 |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 唐 沈佺期《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碧柳禊堂春。” |
xiū niú sàn mǎ休牛散马 | 见“休牛归马”。 | 唐·魏徵寿《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
zhǐ gē sàn mǎ止戈散马 |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
rén yǎng mǎ fān人仰马翻 | 人和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
máng rén qí xiā mǎ盲人骑瞎马 | 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fēi yīng zǒu mǎ飞鹰走马 |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 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
lǎo mǎ shí tú老马识途 |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quǎn mǎ zhī liàn犬马之恋 | 比喻臣子眷恋君上。 | 唐 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 |
chē rú liú shuǐ mǎ rú lóng车如流水马如龙 |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fēng qiáng zhèn mǎ风樯阵马 |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 唐 杜牧《<李贺歌诗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
zhāo jūn mǎi mǎ招军买马 | 犹招兵买马。 | 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今有汉三公子刘文叔,在白水村兴兵聚义,招军买马。” |
jīn mǎ bì jī金马碧鸡 | 金马:金马山;碧鸡:碧鸡山。古人作为祥瑞的征兆。 | 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蘸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
dé mǎ shēng zāi得马生灾 |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
sàn mǎ xiū niú散马休牛 | 《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
xiū niú fàng mǎ休牛放马 | 休:休息。将牛马放牧,停止军用。比喻天下太平,停止战争。 |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今丧乱即平,休牛放马,烽燧灭影。” |
gā qī mǎ bā嘎七马八 | 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 | 老舍《骆驼祥子》:“他就嘎七马八的买回一大堆食物,给他们俩吃。” |
chē chí mǎ zhòu车驰马骤 |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
yuè mǎ yáng biān跃马扬鞭 | 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
pǐ mǎ dān xiào匹马单鎗 | 见“匹马单枪”。 | |
fēng mǎ yún chē风马云车 | 指神灵的车马。 | 唐 柳宗元《雷塘祷雨文》:“风马云车,肃焉徘徊。” |
chē shuǐ mǎ lóng车水马龙 |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gǒu mǎ shēng sè狗马声色 |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 宋·张孝祥《宣州新建御书阁记》:“谓虽极天下之贵,而退朝燕息,从容娱乐者,独在于是,狗马声色技巧之奉,不皇及也。” |
qiú mǎ yú táng sì求马于唐肆 | 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 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
mǎ shēng jiǎo马生角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lǎo mǎ wéi jū老马为驹 | 驾驭老马像驾驭马驹一样。比喻把老人当作孩童轻慢对待。 | 《诗经·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 |
yǐ kě fú mǎ以渴服马 | 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为齐王驸驾,以渴服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驾于圃驾于圃中。’造父驱车入圃,马见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马久矣,今马见池,馯而走,虽造父不能治……” |
róng mǎ kǒng zǒng戎马倥傯 | 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 |
guǒ shī mǎ gé裹尸马革 | 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 宋·陆游《陇头水》:“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
shī mǎ sài wēng失马塞翁 | 比喻因祸得福的人。 |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我家虽不宽余,也还可以勉强温饱,都因我无端的官兴发作,几乎弄得家破人亡;还仗天祖之灵,才幸而作了个‘失马塞翁’。” |
niú sōu mǎ bó牛溲马勃 | 牛溲:牛屎;一说指车前草。马勃:一种生长在湿地及腐木上的菌类植物;俗称牛尿和马屁菌。借指不值钱的下贱而有用的东西。 |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mǎ bù jiě ān马不解鞍 |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 郭小川《长江组歌 百万雄师过大江》:“马不解鞍连续战,一举解放大江南。” |
qí mǎ chéng zhōu骑马乘舟 | 形容生搬硬套,凭空想象的形而上学。 | 《笑府》:“有好乘马者,为人所欺,以五十金易一马,驽甚,不堪策。乃货舟载马,而身跨其上。” |
mǎ féi rén zhuàng马肥人壮 | 壮:强壮。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 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一折:“某麾下番兵浩大,猛将英雄,马肥人壮,不时在边抢掳。” |
chē zài mǎ qián车在马前 | 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 《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
héng gē pán mǎ横戈盘马 | 犹横戈跃马。 | 宋·陆游《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
hǎo mǎ bù chī huí tóu cǎo好马不吃回头草 | 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既出了门,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 |
qí mǎ xún mǎ骑马寻马 | 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实收,他自然照应我。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
yuè mǎ wān gōng跃马弯弓 | 〖释义〗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 唐 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
chuī niú pāi mǎ吹牛拍马 | 吹嘘奉承。 |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
tí jiàn hàn mǎ提剑汗马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手提宝剑,身跨战马。比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 | 《周书·宇文贵传》:“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
zǒu mǎ kàn huā走马看花 |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èr tóng yī mǎ二童一马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
wèn niú zhī mǎ问牛知马 |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 《汉书·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价),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
qí kāi mǎ dào旗开马到 |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开马到施骁勇,大宋英雄拱手降。” |
qiū gāo mǎ féi秋高马肥 |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 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
dài mǎ wàng běi代马望北 |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 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
qí mǎ dǐng bāo骑马顶包 | 包:包裹。骑着马顶着包。比喻分不清事物之间的关系。 | 《嘻谈续录》:“恐马负太沉,顶在头上,可省马力。” |
yù táng jīn mǎ玉堂金马 | 玉堂:汉代殿名;金马:汉代宫门名,也称“金门”。旧时比喻才学优异而富贵显达。 | 汉·扬雄《解嘲》:“今子幸得遭明圣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
mǎ chén bù jí马尘不及 | 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 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王行昔望吾舅马尘不及,何先友为?” |
lì bīng sù mǎ厉兵粟马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新唐书 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
gāo tóu dà mǎ高头大马 | 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 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这个人浑身都是新衣服,铺盖齐整,随身有兵器,骑的是高头大马。” |
mǎ bù tíng tí马不停蹄 | 停蹄:止步。马跑起来不停歇。形容人的行动急促或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 |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
pān yuán kòu mǎ攀辕扣马 | 攀:牵挽;扣:套住。拉住车辕牵住马匹。形容热情挽留,不肯放行。 | 《东观汉记》:“第五伦为会稽太守,为事征,百姓攀辕扣马呼曰:‘舍我何之?’” |
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shā mǎ huǐ chē杀马毁车 | 《后汉书 周燮传》:“扞冯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 | 《后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
yǐ mǎ kě dài倚马可待 |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 唐 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
huǐ chē shā mǎ毁车杀马 |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 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陆九渊《与陈倅书》:“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 |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风牛马不相及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 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