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马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马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已出,驷马难追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qǐ ér mǎ yī乞儿马医乞儿:乞丐;马医:兽医中专治马病的人。旧指卑贱的人。《列子·黄帝》:“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
qiú mǎ qīng kuáng裘马轻狂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tǒng mǎ fēng wō捅马蜂窝比喻闯祸或敢于得罪厉害的人。老舍《骆驼祥子》:“小时候去用竿子捅马蜂窝就是这样,害怕,可是心中跳着要去试试。”
wǔ huā shā mǎ五花杀马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lì bīng mò mǎ砺兵秣马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明·朱元璋《皇陵碑》:“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
gā qī mǎ bā嘎七马八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老舍《骆驼祥子》:“他就嘎七马八的买回一大堆食物,给他们俩吃。”
lè mǎ xuán yá勒马悬崖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tiě mǎ jīn gē铁马金戈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mù niú liú mǎ木牛流马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xiū niú fàng mǎ休牛放马休:休息。将牛马放牧,停止军用。比喻天下太平,停止战争。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今丧乱即平,休牛放马,烽燧灭影。”
tǔ niú mù mǎ土牛木马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关尹子 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qīng sī bái mǎ青丝白马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
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fàng niú guī mǎ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lǘ chún bù duì mǎ kǒu驴唇不对马口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
yī mǎ yī ān一马一鞍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个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lǘ nián mǎ yuè驴年马月不可知的年月。梁斌《红旗谱》:“严志和听涛他娘说得也有理,又说:‘吞了这口气吧!过个庄稼日子,什么也别扑摸了。即便有点希望,又在那个驴年马月呢?’”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mǎ pì jīng马屁精阿谀奉迎的人,拍马者。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0回:“杨用成生性愚憨,又是个马屁精,除了自家上司,任谁都不认。”
chuī niú pāi mǎ吹牛拍马吹嘘奉承。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gōng mǎ xián shú弓马娴熟十分熟练拉弓射箭与马术。指人善于骑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若得此人,可以攻打贼巢。更兼他深通武艺,弓马娴熟。”
hū niú zuò mǎ呼牛作马见“呼牛呼马”。《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xuán yá lè mǎ悬崖勒马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元 郑德辉《智勇定齐》:“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马上得天下喻指武功建国。《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shè rén xiān shè mǎ射人先射马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唐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zǒu mǎ guān huā走马观花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niú mǎ zǒu牛马走指在皇帝前如牛马般奔走的人。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fú niú chéng mǎ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sān mǎ tóng cáo三马同槽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niú mǎ bù ruò牛马不若若;如。不如牛和马。形容极其劳苦。明·袁宏道《锦帆集·沈广乘》:“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
quán yí mǎ lù权移马鹿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谓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语出秦·赵高指鹿为马事。
yǐn mǎ cháng jiāng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xì mǎ mái lún系马埋轮指敌人进攻时,系住马,埋车轮于地,以示固守不退。语出《孙子 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
mǎ bù jiě ān马不解鞍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郭小川《长江组歌 百万雄师过大江》:“马不解鞍连续战,一举解放大江南。”
dài mǎ yī fēng代马依风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huā mǎ diào zuǐ花马吊嘴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曾朴《孽海花》第16回:“你倒还想来,别给我花马吊嘴的,妹妹记着前事,正在这里恨你呢!”
sàn mǎ xiū niú散马休牛《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yī mǎ dāng xiān一马当先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shī mǎ sài wēng失马塞翁比喻因祸得福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我家虽不宽余,也还可以勉强温饱,都因我无端的官兴发作,几乎弄得家破人亡;还仗天祖之灵,才幸而作了个‘失马塞翁’。”
wū tóu mǎ jiǎo乌头马角同“乌白马角”。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mǎ dà hā马大哈轻浮而粗心大意的人。张洁《沉重的翅膀》:“人们不过哈哈大笑一场,说几句苏队长‘马大哈’就算了事。”
dān qiāng pǐ mǎ单枪匹马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gāo tóu dà mǎ高头大马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这个人浑身都是新衣服,铺盖齐整,随身有兵器,骑的是高头大马。”
mǎ shàng kàn huā马上看花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玉箫女再世玉杯缘》:“分明马上看花,但过眼即忘,何尝在意。”
zhèn mǎ fēng qiáng阵马风樯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fēi lǘ fēi mǎ非驴非马不是驴;也不是马。形容走了样;什么也不像;不伦不类。东汉 班固《汉书 西域传下 渠犁》:“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驴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wèn yáng zhī mǎ问羊知马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东汉 班固《汉书 赵广汉传》:“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
ruǎn qiú kuài mǎ软裘快马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喻生活豪奢。唐·杜甫《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niú tóng mǎ zǒu牛童马走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dài mǎ wàng běi代马望北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pāi mǎ liū xū拍马溜须比喻谄媚奉承。草明《乘风破浪》六:“新社会拍马溜须根本吃不开。”
quǎn mǎ zhī nián犬马之年犹犬马齿。三国·魏·曹植《黄初六年令》:“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
yǎng shǒu jiē fēi náo,fǔ shēn sǎn mǎ tí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mǎ chǐ tú zēng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chē gōng mǎ tóng车攻马同攻:坚固精致;同:齐聚。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chē zài mǎ qián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yuè mǎ yáng biān跃马扬鞭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mǎ bó niú sōu马浡牛溲见“马勃牛溲”。明·王世懋《艺圃撷馀》:“杜子美出,而百家稗官都作雅音,马浡牛溲咸成郁致,于是诗之变极矣。”
quǎn mǎ zhī chéng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
mǎ lóng chē shuǐ马龙车水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清 捧花生《画舫余谭》:“马龙车水,过者如云。”
mǎ chǐ jiā zhǎng马齿加长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qīng shān sī mǎ青衫司马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
chē zhé mǎ jì车辙马迹指车马行过的痕迹。《左传 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fàng mǎ huá yáng放马华阳谓不再用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四》:“武王伐纣,天下既定,王巡岳渎,放马华阳,散牛桃林,即此处也,其中多野马。”
qí kāi mǎ dào旗开马到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开马到施骁勇,大宋英雄拱手降。”
chē mǎ yíng mén车马盈门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看连翩车马盈门,总不比旧是庭院。”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牛头不对马面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chē dài mǎ fán车怠马烦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车殆马烦”。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词》之一:“车怠马烦客忘归,兰膏明烛承夜辉。”
shī mǎ wáng yáng失马亡羊泛指祸福得失。明·单本《蕉帕记·揭柬》:“耳不闻斩蛇逐鹿,口不言失马亡羊,一任他桑田变海,海变桑田。”
chí mǎ shì jiàn驰马试剑跑马舞剑。指讲习武事。驰:快跑。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zǒu mǎ dēng走马灯比喻来往穿梭不停的事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试看旋转烽烟里,真似元宵走马灯。”
chuāng jiān guò mǎ窗间过马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元 吴弘道《醉高歌 叹世》曲:“风尘天外飞沙,日月窗间过马。风俗扫地伤王化,谁正人伦大雅。”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dé mǎ shī mǎ得马失马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wǔ dāo yuè mǎ舞刀跃马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岳胜怒曰:‘好贼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跃马,直取天佑。”
yǐ máo xiāng mǎ以毛相马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huā mǎ diào zuǐ花马掉嘴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你府上的事呢!”
dān shū bái mǎ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bǎo mǎ xiāng chē宝马香车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唐 沈佺期《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碧柳禊堂春。”
xǐ bīng mù mǎ洗兵牧马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余。”
kāo lún shén mǎ尻轮神马以尻为车而神游。指随心所欲遨游自然。元 刘壎《隐居通议 骈俪三》:“尻轮神马,偏从尘外遨游。”
gǔ mǎ lì bīng谷马砺兵犹言秣马厉兵。宋 陈师道《赠张文潜》诗:“秋来待试丞相府,谷马砺兵吾甚武。”
qiū gāo mǎ féi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mǎ fān rén yǎng马翻人仰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贾琏家下无人,请了王仁来在外帮着料理。那巧姐儿是日夜哭母,也是病了。所以荣府中又闹得马仰人翻。”
mǎ zú lóng shā马足龙沙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曼殊室主人《班定远平西域》第一幕:“虎头燕颔,人言万里之侯;马足龙沙,胸有千秋之业。”
mǎ zhuō lǎo shǔ马捉老鼠比喻瞎忙乱。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马捉老鼠》:“方言‘马捉老鼠’,盖讥人粗撞不了事也。”
duǎn yī pǐ mǎ短衣匹马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wàn mǎ bēn téng万马奔腾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ān mǎ zhī láo鞍马之劳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hū niú yě kě,hū mǎ yě kě呼牛也可,呼马也可呼:称呼;可:可以。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指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还是按自己意愿去做。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sì mǎ gāo gài驷马高盖见“驷马高车”。《汉书·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吾黄金白璧,重礼也;驷马高盖,荣势也。”
xiān chē jiàn mǎ鲜车健马见“鲜车怒马”。唐·康骈《剧谈录·曲江》:“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
sān tái wǔ mǎ三台五马三台:汉朝的尚书(中台)、御史(宪台)、谒者(外台),泛指大臣;五马:用五匹马驾车,借指太守。泛指达官显宦。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22首:“足下三台五马,宦马之后,丞宜百首同归,早践结邻之约。”
gāo chē mò mǎ膏车秣马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 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记·钦取回朝》:“羡调和鼎鼐,便膏车秣马好归来。”
gǔn ān xià mǎ滚鞍下马从马上迅速下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