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影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xiāng bìn yǐng衣香鬓影 | 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 | 北周 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
fēng yán yǐng yǔ风言影语 | 捕风捉影的话语。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
diào xíng diào yǐng吊形吊影 | 犹言形影相吊。喻孤独寂寞。 | 明·袁宏道《别恨篇为方子公赋》诗:“独自吊形吊影,谁人知暖知寒。” |
fú guāng lüè yǐng浮光掠影 | 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 唐 禇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
fèi yǐng fèi shēng吠影吠声 | 吠:狗叫;影:身影;影子。一条狗看见生人叫起来;很多狗听到叫声也跟着叫起来。比喻不察真情;跟着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 清 梁启超《管子传》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 |
dāo guāng xuè yǐng刀光血影 | 形容血腥的杀戮。 |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武汉三镇,自北伐以来,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 |
zhī fù yǐng cóng枝附影从 | 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
bì jiān shé yǐng壁间蛇影 | 比喻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 明 唐顺之《答王龙溪郎中书》:“若于此处稍参不破,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足以生疑而致病。” |
gōng yǐng bēi shé弓影杯蛇 | 见“弓影浮杯”。 | 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
wǎ yǐng guī yú瓦影龟鱼 | 瓦影:屋瓦的倒影。比喻挑别人的毛病。 | 唐·韩愈《新亭》诗:“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覃,瓦影荫龟鱼。” |
zhuī fēng niè yǐng追风蹑影 | 见“追风蹑景”。 | 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是好马,那竹批双耳,镜夹方瞳,灭没权奇,追风蹑影,小生虽乏鸿章,敢扬骏骑。” |
nòng yǐng tuán fēng弄影团风 | 形容心魂不定。 | 明·汤显祖《牡丹亭·诊崇》:“须不是依花附木廉纤鬼,咱做的弄影团风抹媚痴。” |
zhī shēn gū yǐng只身孤影 | 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 | 宋·葛长庚《水龙吟》词:“人间天上,喟然俯仰,只身孤影。” |
jí jí gù yǐng汲汲顾影 |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 清 梁启超《中国外债史》:“自兹以往,我民岁增二千余万之负担,汲汲顾影。” |
shé bēi gōng yǐng蛇杯弓影 | 错误地认为映在酒杯中的弓影是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蛇杯弓影,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 |
yǎo wú yǐng xiǎng杳无影响 | 没有踪影,没有音信。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赈济的良方,杳无影响;又等那乡宦富室有什么捐输,又绝无音信。” |
chǔ gōng yí yǐng楚弓遗影 | 比喻因某事造成的疑惧心理。 | 《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lái wú yǐng,qù wú zōng来无影,去无踪 |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bēi yǐng shé gōng杯影蛇弓 | 同“杯弓蛇影”。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
huì shēng xiě yǐng绘声写影 | 绘:描绘,描摹。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凡扬州十日之屠,嘉定万家之惨,以及虏酋丑类之慆淫,烈士遗民之忠荩,皆绘声写影,倾筐倒箧而出之。” |
qīn yǐng dú duì衾影独对 | 衾:被子;影:影子。独自一个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到了衾影独对的时候,真有此情此景。” |
bì yǐng nì xíng避影匿形 |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 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
xíng yǐng bù lí形影不离 |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
qīn yǐng wú kuì衾影无愧 | 指在私生活中无丧德败行之事问心无愧。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们讲理学的人,最讲究的是‘慎独’工夫,总要能够衾影无惭,屋漏不愧。” |
qián hái cuàn yǐng潜骸窜影 | 骸:形骸;窜:伏匿。躲藏起来不露面。 | 《魏书·刘昶等传论》:“刘昶猜疑惧祸,萧夤亡破之余,并潜骸窜影,委命上国。” |
yǒu yǐng wú zōng有影无踪 | 只有来的影子没有去的踪迹。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或是寻把柴火,把两口棺材放成一堆,烧成灰骨,洒的有影无踪。” |
bēi gōng shé yǐng杯弓蛇影 |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 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
xiāo shēng bì yǐng销声避影 | 犹言销声匿迹。 | 唐·孙揆《令应传》:“妾又以夫族得罪于天,未蒙上帝昭雪,所以销声避影,而自困如是。” |
xī yǐng jiā yuán息影家园 | 息影:退隐闲居。形容退隐家中。 | 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诗:“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又劳生。” |
bìn yǐng yī xiāng鬓影衣香 | 鬓:耳边的头发。形容女人的美丽和香艳。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荡出兰挠挂楫,于意云何;传来鬓影衣香,谁能遣此?” |
xíng yǐng xiāng zhuī形影相追 | 形:形体;影:身影;追:追随。像影子离不开形体一样,一刻也不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 唐·张说《同张侍御望归舟》:“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飞船。” |
zhī yǐng dān xíng只影单形 | 只:单。形容孤单一人。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又见辛环已死,只影单形。” |
lù yǐng cáng xíng露影藏形 | 躲躲闪闪貌。犹言藏头露尾。 |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此时国民眼中,尽是照妖有镜,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
zhī yǐng gū xíng只影孤形 | 只:单。形容孤单一人。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前腔四首>》:“看双飞双倚鸳鸯鸟,我只影孤形怎及他。” |
gù yǐng cán xíng顾影惭形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 晋 傅咸《申怀赋》:“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惭形。” |
mèng huàn pào yǐng梦幻泡影 | 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应化非真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fù shēng fèi yǐng附声吠影 | 比喻盲目附和。 | 清·王韬《洋务上》:“而附声吠影者流,从而嘘其焰,自惜不能置身在洋务中,而得躬逢其盛也。” |
mí tóu rèn yǐng迷头认影 | 佛家语。形容非常糊涂。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
wàng yǐng chuāi qíng望影揣情 | 谓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 |
zhuō yǐng zhuī fēng捉影追风 | 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依据,随意而行。 | 明·郑若庸《玉玦记·博弈》:“许人话捉影追风,骗人财探囊取物。” |
píng zōng làng yǐng萍踪浪影 | 像浮萍、波浪一样无定所。比喻到处漂泊,踪迹无定。 | 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
xiāo shēng nì yǐng消声匿影 |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 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
gōng yǐng fú bēi弓影浮杯 | 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 明 刘炳《鄱城归舟》诗:“弓影浮杯疑老病,鸡声牵梦动离愁。” |
zhuī zōng mì yǐng追踪觅影 | 觅:寻找。顺着踪迹追寻。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8回:“惹得长安城中王孙公子,游侠少年,丢眉做眼,轻嘴薄舌的,都在灯市里穿来插去,寻香哄吃,追踪觅影,调情绰趣,何尝真心看灯。” |
sāng yú mù yǐng桑榆暮影 | 桑榆;夕阳余光所在的地方。夕阳斜照桑榆树的黄昏景象,指傍晚。比喻垂老之年。 | 《书言故事·耆老类》:“年老云桑榆暮影。” |
wú zōng wú yǐng无踪无影 | 同“无影无踪”。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去了。” |
rèn yǐng mí tóu认影迷头 | 佛家语。形容非常糊涂。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
yǐng zhī xíng gū影只形孤 | 犹形单影只。 | 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膝下红颜,须代冬温夏清;眼前白发,况兼影只形孤。” |
tàn gān yǐng cǎo探竿影草 |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
yǎo wú zōng yǐng杳无踪影 | 同“杳无踪迹”。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 |
bǔ yǐng ná fēng捕影拿风 | 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怎知道被禅师神挑鬼弄,做一场捕影拿风。” |
xíng yǐng xiāng diào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 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
dǔ yǐng zhī gān睹影知竿 | 睹:见;竿:竹竿。看见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长短曲直。比喻从侧面烘托可以显示事物。 |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睹影知竿乃妙。” |
bǔ yǐng xì fēng捕影系风 |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梁书 刘孝绰传》:“但雕朽污粪,徒成延奖;捕影系风,终无效答。” |
xíng wǎng yǐng qū形枉影曲 | 东西的形状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弯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会有什么结果。 | 《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
bǔ yǐng lāo fēng捕影捞风 | 捞:随便拾取。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 清·方成培《雷峰塔·虎阜》:“官司缉匪,火急敢逗留?捕影捞风何处有?” |
huì shēng huì yǐng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绘声绘影,字字阴森,绿人毛发,真乃笔端有鬼。” |
qián xíng nì yǐng潜形匿影 | 见“潜形匿迹”。 | 《文献通考·职役二》:“为民者以寇戎视其吏,潜形匿影,日虞怀壁之为殃。” |
zhōng chéng pào yǐng终成泡影 | 结果一场空,一无所有。 | |
fú guāng lüè yǐng浮光略影 | 见“浮光掠影”。 | 清·冯班《钝吟杂录·严氏纠谬》:“沧浪论诗,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见,其实脚跟未曾点地。” |
zhuī fēng bǔ yǐng追风捕影 | 追寻如风、影那样虚空的东西。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伍子登科记·祭头巾》:“祭遇者拾芥拈芹,似我时追风捕影。” |
zhuō yǐng bǔ fēng捉影捕风 | 亦作“捉风捕影”。亦作“捉风捕月”。同“捕风捉影”。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风。” |
tāo xíng miè yǐng韬形灭影 |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
àn xiāng shū yǐng暗香疏影 | 暗香:淡淡的香气;疏影:稀疏的影子。梅花的香味和姿态。指称梅花。 | 宋 辛弃疾《和傅岩叟梅花》:“月淡黄昏欲雪时,小窗犹欠岁寒枝。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 |
zhuō fēng bǔ yǐng捉风捕影 | 见“捉影捕风”。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刑求。断离断合,皆难保不误。” |
huà yǐng tú xíng画影图形 | 画:绘画。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 | 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奉上司明文,遍张文榜,画影图形,十家为甲,排门粉壁,各处挨捕。” |
xíng dān yǐng zhī形单影只 | 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形:身体;单:孤单;影:身影;只:指单独。 |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唯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
liǔ yǐng huā yīn柳影花阴 | 指男女幽会的地方,引申为男女情爱的事情。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
wàng fēng pū yǐng望风扑影 |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
jiàn yǐng dù xíng鉴影度形 |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2回:“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一齐摆出仔细瞧看,或者寸纸,或者只字,鉴影度形,一概俱无,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 |
rú yǐng suí xíng如影随形 | 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 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
yī quǎn fèi yǐ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 吠:狗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 | 梁启超《新民说》第九节:“谚曰:‘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悲哉!” |
xiǎng dá yǐng suí响答影随 |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7卷:“由是论之,罪福报应,犹响答影随,不差毫末。” |
bì yǐng liǎn jì避影敛迹 |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 宋 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镱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敛迹也。” |
chuī yǐng lòu chén吹影镂尘 | 镂:雕刻。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 | 《关尹子 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 |
shè yǐng hán shā射影含沙 | 相传江南水中有毒虫名蜮,人在岸上,影见水中,即以气为矢,或含沙以射人。及着皮肌,其疮如疥,中影者亦病。后因称阴谋中伤他人为“射影含沙”。 | 清·许奉恩《里乘》第七卷:“输金获兔,犹属幸事,祸人转以福人,射影含沙,徒劳心计。” |
hán shā shè yǐng含沙射影 | 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 晋 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
wàng fēng bǔ yǐng望风捕影 | 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 |
ǒu yǐng dú yóu偶影独游 | 偶:配偶,伴侣。以影为伴,独自游览。比喻孤单。 | 晋 陶潜《时运 序》:“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
zhuī fēng zhú yǐng追风逐影 | 见“追风蹑景”。 | 明·陈子龙《献马行》:“追风逐影古来有,大宛渥洼君知否?” |
wèi yǐng bì jì畏影避迹 |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 先秦 庄周《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xīng liú yǐng jí星流影集 | 集:聚集,会合。像流星飞驰,影子汇聚。形容行动迅速 | 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星流景集,飙雷霆击,长驱山河,朝至暮捷若今者也。” |
mái tóu gù yǐng埋头顾影 | 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 | 明·李贽《答邓明府》:“非与世之局琐取容,埋头顾影。” |
bǔ fēng zhuō yǐng捕风捉影 | 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 |
xíng yǐng xiāng gù形影相顾 |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 《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 |
suí shēng fèi yǐng随声吠影 | 比喻一经他人唆使,便不分是非曲直,对人大加攻击。 |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xíng yǐng xiāng suí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唐 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
biān sī mào yǐng鞭丝帽影 | 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 | 宋陆游《齐天乐 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 |
zú bù lǚ yǐng足不履影 | 比喻循规蹈矩。 | 《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
jìng yǐng chén bì静影沉璧 | 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 |
xíng gū yǐng guǎ形孤影寡 | 同“形单影只”。 | 明·高濂《玉簪记·占儿》:“春去秋来,秋去春来,形孤影寡,想杀我膝下斑斓。” |
xíng biǎo yǐng fù形表影附 | 形表:仪容表率;影附:影子附于形体。比喻人的品德堪为表率,人们如影附形地追逐左右。 | 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唩之徒,望形表而影附。” |
gū xíng zhī yǐng孤形只影 | 孤: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分鞋记·书斋问疾>》:“你看碧梧翠竹影凄凉,孤形只影空相向。” |
lüè yǐng fú guāng掠影浮光 | 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 | 《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 |
qián zōng nì yǐng潜踪匿影 | 隐蔽踪迹。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潜踪匿影,方暗中扪壁窃行,突火光一掣,朗若月明。” |
gū xíng dān yǐng孤形单影 | 孤:单独;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牧羊记·北海牧羝>》:“冷清清孤形单影,静恍恍没一个人来至。” |
xún fēng bǔ yǐng寻风捕影 | 寻:探求。探风势,捉影子。比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 晋·陆机《演连珠》:“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 |
xíng dān yǐng shuāng形单影双 | 形容人无亲无友、孤独无依 | |
qián chén yǐng shì前尘影事 | 谓往事。 | 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
ōu fú pào yǐng沤浮泡影 | 沤:水泡。水中气泡。比喻虚幻不实或易于消失的事物。 | 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叹世人似沤浮泡影,笑眼前繁华富贵,可能常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