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两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quē jīn duǎn liǎng缺斤短两 |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 王朔《我是你爸爸》:“人家来转转,你们就吆喝着非拉着人家买,人家真买了就缺斤短两坑人家。” |
| sān chuí liǎng bàng三锤两棒 | 形容处事简单明快。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他本来也没准备耽搁这么长时间,心想行不行三锤两棒就完了,他转几天就回来了。” |
| yī wéi liǎng kě依违两可 | 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 | 《明史 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 |
| shì bù liǎng quán势不两全 | 势:情势,状况。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今弟遘恶,此势不两全。” |
| liǎng hǔ xiāng dòu两虎相斗 |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 xīn xuán liǎng dì心悬两地 | 悬:牵挂。一心牵挂着两地地方的事情。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03回:“怎奈此时是惊弓之鸟,又是心悬两地,记念着前山池大鬓,不知胜负如何。” |
| shì bù liǎng cún势不两存 | 见“势不两立”。 | 《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
| niān jīn bō liǎng拈斤播两 | 犹言斤斤计较。 |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昼夜思量心内想,也不索拈斤播两显耀我这英雄猛将。” |
| qīng chūn liǎng dí青春两敌 | 敌:相当。两个人的年龄相当,都处于青春期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1回:“妾承兄命,适事君王,妾自以为秦楚相当,青春两敌。” |
| bǎi liǎng làn yíng百两烂盈 | 两:同“辆”;烂:灿烂;盈:充满。指妆奁有一百辆车,光彩夺目。形容婚娶的铺张奢华。 | 《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 |
| xīn bù liǎng yòng心不两用 | 谓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事。 | 北齐·刘昼《新论·专学》:“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具成,虽执规矩之心,回剟劂之手,而不能者,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
| liǎng biān dǎo两边倒 | 形容摇摆不定,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主张。 | 莫应丰《将军吟》第26章:“你们这些年轻人,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的。” |
| liǎng yì sān xīn两意三心 |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见不坚定。 |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 |
| liǎng shì wéi rén两世为人 | 好象重新来到人间。形容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中幸存下来。 | |
| liǎng xióng bù bìng lì两雄不并立 | 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语云‘两雄不并立’,何能风雨同舟?” |
| chēng jīn yuē liǎng称斤约两 | 称:衡量轻重。计算轻重分量。比喻权衡轻重得失。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3回:“申耀宗也没睡着,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几杆秤,正在称斤约两的活动呢。” |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两厢情愿 | 两厢:双方;情愿:心里愿意。两方都愿意;互不勉强。也作“两相情愿”。 | 明·施耐庵《水浒》:“智深大笑道:‘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厢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
| jiān dàn dān chái liǎng tóu tuō尖担担柴两头脱 | 脱:脱落。两头尖的担子两头脱落。比喻事情两头落空。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7回:“我理会得,但你去,讨得讨不得,趁早回来,不要弄做‘尖担担柴两头脱’也。” |
|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此地无银三百两 |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因手法拙劣;反而彻底暴露。 | 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
| yīn yáng liǎng miàn阴阳两面 | 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耍两面手法。 | 浩然《艳阳天》第52章:“特别是那个阴阳两面的马之悦,跟村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明来,又跟外地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暗往。” |
| sān tiān liǎng tóu三天两头 |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
| shǒu shī liǎng duān首施两端 | 见“首鼠两端”。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
| duǎn jīn quē liǎng短斤缺两 | 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 |
| yī cháng liǎng duǎn一长两短 |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
| fēn xīng pī liǎng分星劈两 | 详细分说。 |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
| hàn zéi bù liǎng lì汉贼不两立 | 比喻有我无你。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
| zuǐ shì liǎng zhāng pí嘴是两张皮 | 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 |
| chī mèi wǎng liǎng螭魅罔两 | 螭:通“魑”,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妖精。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
| cái mào liǎng quán才貌两全 | 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才貌两全,京师人每呼少俊。” |
| jìn tuì liǎng duān进退两端 |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 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 |
| shì bù liǎng lì势不两立 |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
| liǎng bù gǔ chuī两部鼓吹 |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 《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
| chī mèi wǎng liǎng魑魅罔两 | 见“魑魅魍魉”。 | 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俦,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
|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bù zhǎn lái shǐ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
| liǎng yǎn yī mǒ hēi两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两眼一抹黑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文学本体上倒腾先谓语后主语光动词没名词一百多句不点标点看晕一个算一个!” |
| diān jīn mò liǎng掂斤抹两 | 犹言掂斤播两。 | 明·朱有燉《小桃红》第一折:“他更有截长补短的钉人钉,掂斤抹两的称人秤。” |
| liǎng hǔ gòng dòu两虎共斗 | 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 |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liǎng miàn guāng两面光 | 两个面都光滑。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凡事不能光做一面,总要两面光。” |
| méi jīn méi liǎng没斤没两 | 没有大小、份量。指人做事不分轻重。 | |
| liǎng tóu dān xīn两头担心 | 指人心挂两头,不能平静。 | |
| liǎng yè yǎn mù两叶掩目 | 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
| liǎng ěr sāi dòu两耳塞豆 |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
| liǎng gǔ xiāng fú两瞽相扶 | 两个瞎子互相搀扶。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帮助。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两瞽相扶,不伤墙木,不陷井穽,则其幸也。” |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三三两两 |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
| liǎng miàn tǎo hǎo两面讨好 | 在两派之间摇摆或保持中间立场以讨好双方的人。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7章:“你是秘书长,在会上我听见你尽在那儿打圆场,两面讨好,到底是个什么居心?” |
| yī tuī liǎng sǎng一推两搡 | 形容一再推托。 | |
| sān wō liǎng kuài三窝两块 | ①谓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常言道说得好,三窝两块,大妇小妻,一个碗内两张匙,不是汤着就抹着,如何没些气儿。” |
| gōng sī liǎng jì公私两济 | 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 | 《晋书 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
| zuǒ yòu liǎng nán左右两难 | 两面为难,不容易决定。 |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两难,如何是好?” |
| 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此地无银三十两 |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 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
| yī dāo liǎng duàn一刀两段 | ①见“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
| liǎng yǎn qī hēi两眼漆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此番到吏部打点,正愁着两眼漆黑,不知门径,现在找到个人可以指点,岂不甚妙?” |
| tán jīn gū liǎng弹筋估两 | 指过分仔细地斟酌掂量轻重。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一卷:“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复认看,言真道假,弹筋估两的在日光中炫耀。” |
| zhū shī liǎng jiào铢施两较 | 谓一铢一两都斤斤计较。形容非常吝啬。 | 明·方孝孺《答许廷植书》:“其赋于人也,铢施两较,不肯多与。” |
| xīn guà liǎng tóu心挂两头 | 指人操心两头的事情。 |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
| sān jī liǎng bǎo三饥两饱 | 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野夫长短句》:“跛子一生别无路,展手教,化三饥两饱。回视云汉,聊以自诳元神。” |
| fēn jīn bō liǎng分斤拨两 | 见“分斤掰两”。 | 孙犁《村歌》上篇:“可是俺们那组,都说大家既是合适,才组到一块,不愿意分斤拨两的,显着薄气。” |
| yī jǔ liǎng quán一举两全 | 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 《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 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 sān quán liǎng jiǎo三拳两脚 |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三拳两脚,和大虫敌斗,把大虫登时打死了。” |
| liǎng bìn rú shuāng两鬓如霜 | 鬓:鬓角的头发。两边的鬓发白如霜雪。 | 宋 刘辰翁《西江月 新秋写兴》词:“不觉新凉似火,相思两鬓如霜。” |
| liǎng bìn bān bái两鬓斑白 | 两边鬓角头发花白。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三章:“他关住门,立在脚地上,低倾下两鬓斑白的头颅,开始沉重地思考这新的使命。” |
| chēng jīn diān liǎng称斤掂两 | 称:衡量轻重;掂:掂量。计算轻重分量。比喻计较轻重得失。 |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一次搞购粮工作,找全县的干部来布置任务,有个别干部,称斤掂两的,怕任务重了完不成。” |
| yī ē liǎng kě依阿两可 | 依:赞成;阿:不赞成。赞成或不赞成都行。指对问题没有明确的意见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四年》:“苟求便身,率为依阿两可之言。” |
| chēng jīn zhù liǎng称斤注两 | 称:衡量轻重;注:专注。形容只注意小节而无大的气势。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取士》:“只看如今称斤注两,做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 |
| sān wǎ liǎng shě三瓦两舍 | 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 |
| bìng shì wú liǎng并世无两 | 犹举世无双。 | 鲁迅《集外集拾遗 绍介<海上述林>上卷》:“本卷所收,都是文艺论文,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
| sān hǎo liǎng qiàn三好两歉 | 同“三好两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一貌如花,且是聪明,单只从小的三好两歉,有些小病。” |
| rén cái liǎng kōng人财两空 | 空:失去;没有。人和财物都遭到了损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可怜张李二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 |
| fēn jīn bāi liǎng分斤掰两 | 比喻过分计较。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 |
| yī chuáng liǎng hǎo一床两好 | 比喻夫妇两人情投意合。 | 宋·曾慥《高摘漫录》:“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
| fēn xīng bāi liǎng分星掰两 | 一点一滴,详详细细。 | 元·孟汉卿《魔合罗》:“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掰两,责状招实。” |
| fēn jīn jiào liǎng分斤较两 | 比喻为人小气,过分计较。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是我说句分斤较两的话咧,舅爷有什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 |
| pàn ruò liǎng rén判若两人 | 判:判断;评定;若:好像。评定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好像两个人一样;截然不同。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
| sè yì liǎng jué色艺两绝 | 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 宋·胡仔《啭春莺》:“王晋卿都尉既丧蜀国,贬均州,姬侍尽逐。有一歌者,号‘啭春莺’,色艺两绝。” |
| liǎng liǎng sān sān两两三三 | ①谓三两为群。②形容稀疏。 |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上卷:“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两相抵。” |
| yī tiáo xiàn er shuān liǎng mà zha一条线儿拴两蚂蚱 | 比喻二者命运相连,谁也不能单独走开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因为咱们俩是一条线儿拴两蚂蚱,飞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
| liǎng bān sān yàng两般三样 | 不一样,不一致。 | |
| yī yán liǎng yǔ一言两语 |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 《玉娇梨》第二回:“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 |
| liǎng yǎn mò hēi两眼墨黑 | 比喻十分陌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两眼墨黑,他不认得上司,上司也不认得他。” |
| bàn jīn bā liǎng半斤八两 |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
| liǎng jí fēn huà两极分化 | 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 |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 |
| fēn xīng bō liǎng分星拨两 | 犹言斤斤计较。 | 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三折:“我两个跟着你们背后接坐碗儿吃也罢,你怎么这般分星拨两的。” |
| kuàng gǔ wú liǎng旷古无两 | 旷古:空前的。空前未有,同世无双。 | 《慈禧太后演义》第四回:“宏敞壮丽,旷古无两。” |
| 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忠孝两全 |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 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 |
| shì bù liǎng lì誓不两立 |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
| néng bù liǎng gōng能不两工 | 工:精通。即使有才能,也不能精通两种技术。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首时》:“天下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
| sān jiǎo liǎng bù三脚两步 |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太太三脚两步,走进房间。表老爷周大权,押着行李也就来了。还有跟来的丫头,忙着替太太找梳头家伙,又找盆打洗脸水。” |
| yī qī liǎng xióng一栖两雄 | 比喻两雄对峙,势不并存。 |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一栖两雄,其斗(喭页)(喭页)。” |
| yī yuān bù liǎng jiāo一渊不两蛟 | 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 《文子 上德》:“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淮南子 说山训》:“一渊不两蛟,水定则清正。” |
| sān tóu liǎng rì三头两日 | 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一切日用盘费,三头两日俱是通州差人送来。” |
| yī xīn guà liǎng tóu一心挂两头 | 一颗心对两方面都惦念。 |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
| liǎng miàn èr shé两面二舌 |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 | 宋 司马光《涑水家仪》:“凡女仆两面二舌、虚饰迭谗者逐之。” |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两相情愿 | 两方面都愿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相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
| liǎng jiǎo shū chú两脚书橱 |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
| mó léng liǎng duān模棱两端 | 见“模棱两可”。 | 《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
| liǎng jiǎo jū jiān两脚居间 | 方言。犹言中间人。多指婚姻介绍人。 | |
| èr xīn liǎng yì二心两意 |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 汉 王充《论衡 閑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 |
| liǎng cì sān fān两次三番 | 多次,好几次。 | 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你看这个苍蝇两次三番落在这笔尖儿上。” |
| yī shēn liǎng yì一身两役 | 一个人做两件事。 | 《梁书 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