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计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ōng shēn zhī jì,mò rú shù rén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终身:人的一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培养人才。 | 春秋·齐·管仲《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jì jiāng ān chū计将安出 | 计:计策;计谋;安:怎样。计谋将怎样制定呢?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
cóng cháng jì jiào从长计较 | 犹言从长计议。 | 《水浒传》第四五回:“婶子且住,休要急速行,我从长计较,慢慢地商量。” |
yán xíng jì cóng言行计从 | 同“言听计从”。 | 《宋史·司马光传》:“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 |
jì gōng bǔ guò计功补过 | 计:考定。过失。考定一个人的功绩以弥补其过失。 |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齐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来项之罪,君子计功补过。” |
zì yǐ wéi dé jì自以为得计 | 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
rì jì bù zú,suì jì yǒu yú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 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 《淮南子·真训》:“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
jì rì yǐ sì计日以俟 | 数着日子等待。极言盼望之殷切。 | 明·方孝孺《与邵真斋书》之六:“前者村仆还,承书约在月末相过,计日以俟,未遂一见,岂以雨故愆期邪?” |
xiàn luò jì zhōng陷落计中 | 指中敌人或对方的诡计。 | |
jì qióng shì pò计穷势迫 | 见“计穷势蹙”。 | 明·蹇义《上言十事疏》:“计穷势迫,愿投充军,原其本情,岂所得已。” |
jiāng jì jiù jì将计就计 |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
xīn jì shǒu shòu心计手授 | 计:计算,筹划;授:传授。精心筹划,亲手传授。 | 金·元好问《邓州新仓记》:“度材于山,赋庸于兵,心计手授,百堵皆作。” |
guǐ jì duō duān诡计多端 |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
zhú zhào shù jì烛照数计 | 用烛照着,按数计算。比喻料事准确。 |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
wǎng fèi xīn jì枉费心计 | 同“枉费心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如今枉费心计,挣了一辈子的强,偏偏儿的落在人后头了。” |
yī jiā yī jì一家一计 |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引申为一家人。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把似你守着一家一计,谁着你收拾下两妇三妻。” |
jiū cháo jì zhuō鸠巢计拙 | 鸠:布谷鸟;拙:笨。形容人不善经营,拙于生计。 | 元·马致远《双调·秋思》:“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
jì jiào zī zhū计较锱铢 | 谓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
jì gōng liàng zuì计功量罪 | 谓全面衡量其功罪是非。 | |
jiāng jī jiù jì将机就计 | 利用机会施行计谋。 | 元·朱凯《黄鹤楼》第三折:“我如今将机就计,着这渔翁推切鲙,走向前去,一剑刺了刘备。” |
méi jì nài hé没计奈何 | 指无法可想。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他因不忍见你分离,待得你明日出了门才来。这也是我没计奈何,一言为定。” |
cóng cháng jì yì从长计议 | 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 | 元 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
lüè shī xiǎo jì略施小计 | 略:稍微,粗略。稍微运用小小计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
jì xíng lǜ yì计行虑义 | 计:计策。行:实施。虑:考虑。义:道义。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慎行论》:“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 |
bǎi jì qiān móu百计千谋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据着他全忠尽孝真良将,怎肯做背义忘恩那死囚,干费了百计千谋。” |
jì qióng lì jié计穷力竭 | 穷、竭: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乔道清计穷力竭,遂同二将驰入山岭。” |
wú jì nài hé无计奈何 | 谓无法可施。语本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 | 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 |
kǔ ròu jì苦肉计 | 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我原不欲如此,但出于无奈,方走这条苦肉计。” |
jì bù xuán zhǒng计不旋踵 | 计:计议,打算;旋踵:旋转脚跟。脚跟还未转过来,计议就定了下来。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动迅速,毫不犹豫。 | 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边郡之士……触白刃,早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
jì rì ér sì计日而俟 | 见“计日而待”。 | 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事终无成,败亡可计日而俟。” |
jīn jīn jì jiào斤斤计较 | 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 | 《诗经 周颂 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
guǐ jì duō duān鬼计多端 | 谓狡诈的计策很多,坏主意多。 | 《三侠五义》第四十回:“暗含着恶态,叠暴着环睛,明露着鬼计多端。”鬼,一本作“诡”。 |
jì rì yǐ qī计日以期 | 见“计日以俟”。 | 明·徐祯稷《耻言》:“望焉而羡,至焉则厌,计日以期,涉艰不倦,嗜荣者之情与!” |
xiáng jì shěn chǔ详计审处 | 审:审慎。详细考虑,审慎选择。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
pù móu shè jì铺谋设计 | 铺:铺设,安排;谋:筹划。巧作安排设下计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一经生有儿女,希冀独吞家财,莫不铺谋设计……种种陷害。” |
rén jí jì shēng人极计生 | 谓人到绝境就会产生计谋。 | 《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那人急了,正好没出豁,却见明晃晃一把劈柴斧头,正在手边,也是人极计生,被他绰起,一斧正中刘官人面门。” |
liù chū qí jì六出奇计 | 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 《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
yán tīng jì yòng言听计用 | 同“言听计从”。 |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
jì rì chéng gōng计日程功 | 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 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
bǎi móu qiān jì百谋千计 | 犹千方百计。 |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四折:“这其间详细,索用心机,要搜寻百谋千计。” |
jì rì kě qī计日可期 | 见“计日可待”。 | 唐·权德舆《中书门下贺剑南西川节度使大破蕃寇状》:“耀天威而尽潱,昭文德以即叙,止戈之庆,计日可期。” |
yán tīng jì xíng言听计行 | 同“言听计从”。 | 《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
guó jiā dà jì国家大计 | 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
zǒu tóu wú jì走投无计 | 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似这雪呵教冻苏秦走投无计,王子猷也曾访戴空回。” |
shè jì pū móu设计铺谋 | 铺:铺设。设下计谋。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哄骗愚民,勾引兴讼,捕风捉影,设计铺谋。” |
jì rì ér dài计日而待 | 计算着日子来等待,意即无须很久。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yīn móu guǐ jì阴谋诡计 | 暗地里策划做坏事的计谋。 | 清 曾朴《孽海花》:“大家如能个个像我,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 |
jì qióng zhì jí计穷智极 | 见“计穷虑极”。 | 明·李东阳《冰玉斋记》:“及其计穷智极,几微仓卒之际,盖有赪面泚颡,而不能自己者。” |
jì wú suǒ shī计无所施 | 计:计策;施:施展。再也没有可施展的计谋了。 | 宋·李昉《太平广记》:“因为田承嗣所縻,曾因讨叛,飞矢中肩。左右与之拔箭,而镞留于骨……曹进痛楚,计无所施。” |
shī móu shè jì施谋设计 | 施:施行;设:运用;计:计谋。运用策略计谋。 | 明·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则要您运机等于家为国,仗英雄施谋设计。” |
jì xíng yán tīng计行言听 |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 《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
chǔ gē zhī jì楚歌之计 | 《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后因用“楚歌之计”谓攻心之术。 | 《汉书·高帝纪下》:“扞刘邦呴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
huǎn bīng zhī jì缓兵之计 | 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
wéi wàn ān jì为万安计 | 为绝对安全着想。 | |
jì qióng zhì duǎn计穷智短 | 计:计谋;穷:尽;智:智谋;短:缺少。计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够用了。形容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 元 无名氏《百花亭》:“我为那贺家姐姐,烦恼的小生计穷智短了。” |
jiān quán shú jì兼权熟计 | 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虑。 | 《荀子·不苟》:“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
jì shàng xīn lái计上心来 | 计谋涌上心头。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jǐn náng miào jì锦囊妙计 |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
shī móu yòng jì施谋用计 | 施:施行;计:计谋。运用策略计谋。 | 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凭着您孩儿舌剑唇枪,施谋用计,我稳情取进贡到来。” |
jīn shí zhī jì金石之计 | 比喻最安全的计策。 | 汉·陆贾《新语·资执》:“欲辞晋献公譬马之赂,而不假之夏阳之道,岂非金石之计哉?” |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móu tīng jì xíng谋听计行 | 犹言言听计从。 | 宋·王令《读<孟子>》:“然后天下之君,下堂去席,引手倒耳,以倾就其说而谋听计行。” |
chí jiǔ zhī jì持久之计 | 持久:持之以久,即长久。长久的打算或谋略。 |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
jì gōng shòu jué计功受爵 | 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受,授。 | 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殒无从。” |
jì gōng xíng fēng计功行封 | 犹言计功行赏。 | 《晋书·齐王冏传》:“计功行封,事殷未遍。” |
dòu liàng shāo jì斗量筲计 | 用斗量,用筲计。形容数量很多。 | 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南渡后,江湖流派,斗量筲计,风轨荡然矣。” |
cái shū jì zhuō才疏计拙 | 指才识疏浅,不善谋算。 | 元 魏初《满江红 寄何侍御》词:“今老去,才疏计拙,百居人后。” |
jì qióng lì jí计穷力极 | 见“计穷力竭”。 | 明·冯梦龙《情史类略·东御史妓》:“妓曰:‘然则君将何往?’东谓:‘计穷力极,终还家,功名事终直之耳。’” |
gōng yú xīn jì工于心计 | 工:擅长。擅长用心谋划。 | 钱钟书《围城》:“她刚才就劝我母亲快买外汇,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计的。” |
měi rén jì美人计 | 三十六计之一,用美人引诱人上当。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6回:“这些美人计,如何有用!” |
yī xīn yī jì一心一计 | 一心一意。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6回:“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想必你叫他话来。” |
jì chū wàn quán计出万全 | 万全:非常安全周到。形容计划非常稳当周密,决不会发生意外。 | 元 戴良《论长孙无忌》:“无忌于此,亦可谓计出万全矣。” |
jì fá chēng xūn计伐称勋 | 谓计算、称扬自己的功勋。伐,功勋。 | 宋·叶适《故朝散大夫周先生墓志铭》:“不以为高,所求者仁;异彼区区,计伐称勋。” |
wàn quán zhī jì万全之计 | 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 | 《三国志 蜀志 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
xīn láo jì chù心劳计绌 | 绞尽脑汁,都想不出好的办法。 | |
shén shù miào jì神术妙计 | 神妙莫测的计谋。 | 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一折:“今索请李靖军师,至边关用神术妙计可除番虏也。” |
bǎi jì qiān fāng百计千方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 宋 辛弃疾《一枝花》:“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箇他家偏有。” |
jì bù fǎn gù计不返顾 | 见“计无返顾”。 | 明·范景文《<鹿奉常集>叙》:“愤柄人之嫉,最后慷慨殉城,计不返顾。” |
jì bù fǎn gù计不反顾 | 见“计无返顾”。 | 明·范景文《恤用建储被废诸臣缘由疏》:“当其慷慨发言,计不反顾,岂知有今日哉!” |
jì láo nà fēng计劳纳封 | 计:计算;劳:功劳;纳:接受;封:封赏。指按功劳大小接受封赏。 | 《晋书·庾亮传》:“此之厚幸,可谓弘矣,岂复得计劳纳封,受赏司勋哉!” |
wú jì suǒ nài无计所奈 | 同“无计奈何”。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今日无计所奈,砍了这一束荆枝,负在背上,回山寨见俺公明哥哥去也呵。” |
jì wú fù zhī计无复之 | 指再无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
yī jiā zhī jì一家之计 |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 | |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
jì qióng tú zhuō计穷途拙 | 谓无计可施,无路可走。 | 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倦游》:“相公,休怯。你病人凋梧,贪依衰草,一时计穷途拙,且自藏珍。” |
bǎi nián dà jì百年大计 | 百年:泛指长久;计:策略。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清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
xiān jì hòu zhàn先计后战 | 计:计划,计谋;战:作战。先筹划好后再战。指不打无准备的仗。 |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划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计巧者也。” |
kuò kāi dà jì廓开大计 | 廓开:阐述,发挥。阐发远大的谋略。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
dà jì xiǎo yòng大计小用 | 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连夜驱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兵,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
shù shǒu wú jì束手无计 | 同“束手无策”。 | 明·申时行《杂记》:“设奸人窜入其中,为害叵测,即有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得入,吾辈大臣,束手无计,此皆公等剥肤之患也。” |
jì hé móu cóng计合谋从 | 谓计谋合乎君上之意而被采纳。 | 汉·蔡邕《释诲》:“计合谋从,己之图也;勋绩不立,予之辜也。” |
shén suàn miào jì神算妙计 | 算:计划,筹谋。神妙莫测的计策。 | 茅盾《石碣》:“单是替天行道否黄旗上的一个‘天’字,还不够;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
jì dòu fù cái计斗负才 | 喻才高。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 相传南朝宋谢灵运曾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见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 |
yán cóng jì nà言从计纳 |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 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
yán sāng xīn jì研桑心计 | 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 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
jiāo bīng zhī jì骄兵之计 | 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
jì jìn lì qióng计尽力穷 | 穷: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 《周书 韦孝宽传》:“齐人历年赴救,丧败而反,内离外叛,计尽力穷。” |
yī bù yī jì一步一计 | 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 | |
rén jí jì shēng人急计生 |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 元 施惠《幽闺记 文武同盟》:“粉墙这等高峻,如何跳得过?自古道人急计生,不免攀住这杏花梢,跳将过去。” |
yè bīng zhī jì曳兵之计 | 谓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圈。 | 郭希仁《从戎纪略》:“伯英进兵甚猛,谨防中敌曳兵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