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自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自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ǐn jué zì cái引决自裁引决:同“引诀”,自杀;自裁:自杀。指自杀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财(裁)。”
zì bào zì qì自暴自弃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形容不知自爱;甘于落后。暴;糟蹋;弃:鄙弃。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áng rán zì dé昂然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zì yǐ wéi shì自以为是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xǐ xīn zì xīn洗心自新自新:自己改正错误。清洗邪恶的心思,改过自新。比喻彻底悔改。宋·洪迈《夷坚丁志·谢花六》:“其党康花七者,家已丰余,欲洗心自新,佯为出探官军,密以告尉。”
shù shēn zì ài束身自爱犹言束身自修。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一章:“稍束身自爱者,不敢逸于常轨,以蒙青史之诛。”
xiāo yáo zì zài消遥自在指逍遥自得。明谢谠《四喜记 亲忆琼英》:“你看那人踏雪寻梅,那人寒江独钓,何等消遥自在。”
zì jǐ rén自己人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tián rán zì zú恬然自足谓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yōng bīng zì gù拥兵自固拥有掌握军队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唐·李延寿《北史·齐本纪上》:“书至,无点,景不至。又闻神武疾,遂拥兵自固。”
bì guān zì zhǔ闭关自主指关闭关口,不和外国来往。见“闭关自守”。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zì huǐ cháng chéng自毁长城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16回:“这岂不是自毁长城,做下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么!”
zì mìng qīng gāo自命清高自以为清高(命:认为;以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shén yì zì ruò神意自若见“神色自若”。金·王若虚《哀雁调》:“宰夫砺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犹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祸期之行至。”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àn xíng zì yì按行自抑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tīng qí zì rán听其自然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观规律。听:听凭。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辉也不懊悔,听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书。”
shén sè zì dé神色自得神色:神情,态度;自得:自觉得意,快意。神情显露出得意的样子。唐·温庭筠《乾诔子·权长孺》:“长孺视之,忻然有喜色,如获千金之惠,涎流于吻,连撮瞰之,神色自得,合坐惊异。”
dù mén zì shǒu杜门自守关闭大门,安分守已。《汉书·孔光传》:“光退闾里,杜门自守。”
chūn cán zì fù春蚕自缚蚕:昆虫名;缚:缠束。像蚕作茧自缚。比喻自己束缚自己。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掉句文,便叫做‘痴鼠拖姜,春蚕自缚’。”
zì fù qí néng自负其能自负:自恃,自许。自恃而又自信自己的才能。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zì chū xīn cái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pèi wéi zì huǎn佩韦自缓韦:皮带。身佩熟牛皮以提醒自己要像熟牛皮那样软韧。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zì gù bù xiá自顾不暇自己顾自己还来不及(顾:照顾;暇:空闲)。多指无法照顾别人。《晋书 刘聪载记》:“彼方忧自固,何暇来耶!”
máo suì zì jiàn毛遂自荐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wēi fú zì jǐ威福自己威福:指赏罚。任赏任罚,自己一人说了算。比喻大权在握,独断专行。《周书·尉迟迥传》:“杨坚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不臣之迹,暴于行路。”
zì jué zì yuàn自觉自愿自己觉悟而愿意。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纯粹出于自觉自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
ān xián zì zài安闲自在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明 李贽《焚书 预约 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chén gù zì ruò沉痼自若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宋史·赵与懽》:“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自若。”
zì yuàn zì yì自怨自艾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zì qǔ qí huò自取其祸取:取得;祸:祸事。自己招来祸事。宋 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卷下:“故门高之弑,乐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祸也。”
kuā gōng zì dà夸功自大夸:夸耀。夸耀功劳,自以为了不起。《新编五代史评话·唐史》:“可惜着志小气骄,夸功自大。”
yáng yáng zì dé洋洋自得犹言洋洋得意。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主意打定,正在洋洋自得,那差出去的管家也回来了。”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zì jué xíng huì自觉形秽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zì qiáng bù xī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zì zhǎo má fán自找麻烦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事。王朔《人莫予毒》:“我事先知道您是警察,我还会砸你房门吗?我不是自找麻烦吗?”
yōu yóu zì dé悠游自得悠游: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唐 房玄龄等《晋书 苻坚载记 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jiān zhǔ zì dào监主自盗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守自盗”。《旧唐书 杨炎传》:“更召他吏绳之,曰:‘监主自盗,罪绞。’”
fā fèn zì lì发愤自厉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自己。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zì tóu wǎng luó自投网罗投:进入。比喻自己进入圈套送死。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丈夫与其自投网罗,为天下笑,曷若相与戮力同心,赴蹈汤火,岂徒脱祸,兼富贵可求。”
bì gé zì zé闭阁自责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阁思过”。《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
yōu yóu zì dé优游自得悠闲如意。汉·班固《东都赋》:“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yǎ rán zì xiào哑然自笑哑然: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五羖大夫》:“质明,视之,恰符五数。哑然自笑神之戏己也。”
yù shān zì dǎo玉山自倒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卖,玉山自倒非人推。”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jiā wǎ shàng sh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拜别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xīn xīn zì dé欣欣自得犹言欣然自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比前倍加美丽,欣欣自得,道声:‘娘子请坐。’”
fǎn gōng zì xǐng反躬自省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王晋 铺(其四)》:“自吟以往,更愿反躬自省,以择乎二者之间察其孰缓孰急,以为先后。”
yǐn guò zì zé引过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汉 王充《论衡 感类篇》:“灾变恶征,何为至乎?引过自责,恐有罪。”
bù gōng zì bá不攻自拔拔:攻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zì yí yī qī自贻伊戚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诗经 小雅 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zì wǒ chuí xū自我吹嘘比喻自我吹嘘、夸张。孙犁《芸斋琐谈》:“别人的客气话,一变而成了自我吹嘘。”
zì xiāng cán shā自相残杀自己人互相杀害。残:伤害。《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rú rén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yì qì zì rú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shī xīn zì yòng师心自用师心:以己意为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唐 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又况不及中才,师心自用,肆于人上,以遂非拒谏,孰有不危者乎?”
táng bì zì xióng螳臂自雄螳螂奋举腿臂想去阻挡车轮。比喻自不量力,狂妄自大。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若螳臂自雄,鹅痴不逊,天兵一下,玉石俱焚。”
bù yóu zì zhǔ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jiān lín zì dào监临自盗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主自盗”。曾慥《类说》卷二引《名臣传 杜衍》:“衍在中书,权幸欲去之,以舜钦监进奏院市故纸监临自盗除名,以撼动衍,衍亦以此求退。”
zì yán zì yǔ自言自语言、语:说。自己跟自己说话。元 王晔《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里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zì shǐ zì zhōng自始自终从开始到末了。表示一贯到底。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先皇帝与汴军校战,自始至终,马数才万。今有铁马三万五千,不能使九州混一,是吾养卒练士将帅之不至也。”
yōu xián zì zài悠闲自在自在:无拘无束。形容神态从容,无拘无束。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
yí rán zì zú怡然自足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三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怡然自足,诚心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zì gào fèn yǒng自告奋勇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告:表明;奋勇:鼓起勇气)。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bù gōng zì pò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huǐ guò zì chàn悔过自忏悔:追悔;忏:忏悔。追悔过错,谴责自己。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襄阳天仙寺》:“僧教宽悔过自忏,后岁余,方如旧。”
zì cuò tóng yì自厝同异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宋书 沈攸之传》:“卿忘廉、蔺、寇、贾之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
jiāo ào zì dà骄傲自大盛气凌人,过分抬高自己。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特别提出谦虚,反对骄傲自大。”
yǎng hǔ zì yí huàn养虎自遗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cóng róng zì rú从容自如不慌不忙,得心应手。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dēng gāo bì zì bēi,xíng yuǎn bì zì ěr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卑:低;迩:近。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zì bù liàng lì自不量力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zì gān luò hòu自甘落后甘:情愿,乐意。指自己不求上进。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帝国主义者的凶狠残恶,泯灭天良是一回事,但我们固步自封,自甘落后,不能日新又新的往前进取,求发展,也是不能否认的。”
tài rán zì ruò泰然自若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jiā ǒu zì tiān chéng佳偶自天成佳偶:好的配偶;天成: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
xǐ bù zì jīn喜不自禁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形容极其高兴。梁实秋《槐园梦忆》:“季淑就驻足而观,喜不自禁。”
zì xiāng cán hài自相残害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晋书 石季龙载记下》:“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杀。”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比喻不要多管闲事。鲁迅《经验》:“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cóng róng zì ruò从容自若沉着镇静,神态自若。张天民《创业》:“华程从容自若。”
zì wǒ zuò zǔ自我作祖自:从,由。由我创新,不循旧法。指不因袭前人旧例,有所创新。明·凌濛初《谭剧杂札》:“譬如以三家村学究口号歪诗拟《康衢》、《击壤》,谓‘自我作祖,出口成章’,岂不可笑!”
tīng qí zì liú听其自流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淮南子 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gāo ào zì dà高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xiāo yáo zì yú逍遥自娱谓无拘无束,自得其乐。唐·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池台琴酒,逍遥自娱,贤士大夫,尚其轨躅。”
zì qǔ jiù lì自取咎戾指自招罪过。同“自取罪戾”。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目下大敌当前,万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shù shǒu zì bì束手自毙谓捆住双手,自取灭亡。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粌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yǎng hǔ zì yí zāi养虎自贻灾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同“养虎自遗患”。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今日里亡猿殃及木,谁待肯养虎自贻灾。”
zì xún fán nǎo自寻烦恼自己找来不必要的烦恼巴金《家》六:“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
kuáng wàng zì dà狂妄自大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旧唐书 皇甫镈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何狂妄之甚也。”
zì huài cháng chéng自坏长城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南史·檀道济传》:“乃坏汝万里长城。”
yǐn chún zì zuì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如饮水者,冷热自知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fǎn gōng zì wèn反躬自问反:反转;躬:身体;自身。反回身来问问自己。指作自我检查。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fǎn cè zì ān反侧自安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心神不安。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
zì yá ér fǎn自崖而反崖:崖岸;反:通“返”,回。旧时送行辞。《庄子·山木》:“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
rén rén zì wēi人人自危每一个人都感到随时有危险出现而恐惧不安。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zì mìng bù fán自命不凡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zì xìn bù yí自信不疑相信自己,绝不怀疑。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zì chū xiōng yì自出胸臆臆:胸。出自自己心意。指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旨趣。清·汪琬《吴道贤诗小序》:“郭恕先、米元章之流,往往于绳墨之外,自出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