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tú suǒ niú yáng屠所牛羊比喻临近死亡的人。《大涅磐经·迦叶品》:“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suǒ fèi bù zī所费不资不资:资财无法计算。靡费资财无数。《元史·泰定帝纪一》:“壬申,御史台臣言:‘廉访司莅军,非世祖旧制,贾胡鬻宝,西僧修佛事,所费不资,於国无益,并宜除罢。”
wéi suǒ yù wéi惟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清·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犹是一事,有贿者从,无贿者驳,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惟所欲为,莫之能制。”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gè qǔ suǒ cháng各取所长指要善于运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长处。唐·吴兢《贞观政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yī wú suǒ néng一无所能一点没有能耐(能:能力;本领)。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zhì zhě suǒ jiàn lüè tóng智者所见略同智者:聪明有智慧的人;略:大致。指有见识者所持见解大致相同。晋·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hé suǒ bù zhì何所不至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指什么坏事都干。
qiān fū suǒ zhǐ,wú jí ér sǐ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5月5日电》:“语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愿诸公深思熟虑之。”
gè jìn suǒ néng,àn láo fēn pèi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xíng suǒ wú shì行所无事行:行动。行动上好像没有事情发生似的。形容临危不惧,态度镇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不怕!他要告,先拿他们办了再说……’万太尊说罢,行所无事。”
wén suǒ bù wén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英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wén suǒ wèi wén闻所未闻闻:听到;未:没有。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lì suǒ néng jí力所能及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yī wú suǒ yǒu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wéi suǒ yù wéi为所欲为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指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所舍弃,有所选择。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suǒ shèng wú jǐ所剩无几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mí suǒ dǐ zhǐ靡所底止谓没有止境。《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xīn suǒ wèi wēi心所谓危危:危险。心里觉得有危险。指个人对情况和问题的主观认识。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其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所谓危,亦以告也。”
bù chū suǒ liào不出所料出:超出;料:推测;料想。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wú suǒ yòng xīn无所用心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suǒ jiàn suǒ wén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lóu táng guǎn suǒ楼堂馆所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有的部队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
gè yǐ suǒ cháng,xiāng qīng suǒ duǎn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轻:轻视。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suǒ fèi bù zī所费不赀花费的钱财不计其数。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这倭夷,远隔重洋,国王是个女主,先前嗣位,年纪尚轻,所喜事的人,闹了二十余年,所费不赀,渐渐追悔。”
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qiān rén suǒ zhǐ千人所指指:指责。许多人在指责。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jù zhān suǒ guī具瞻所归具:同“俱”,全;瞻:视;所归:所向。为众人所敬慕、瞻仰。《荀瑁别传》:“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其非人。”
rú yǒu suǒ shī如有所失好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
mò zhī suǒ cuò莫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忽因昼寝,梦坐烟霞之境,四顾而望,熊罴虎豹,围绕周匝,莫知所措。”
qiǎng rén suǒ nán强人所难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wú suǒ wèi jì无所畏忌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汉·班固《汉书·王尊传》:“专权擅势,大作威福,纵姿不制,无所畏忌,为海内患害。”
rèn suǒ yù wéi任所欲为任:听凭;所欲为:想要做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又多是土棍青皮,平时鱼肉乡愚,无恶不作,到这时候有了护符,更是任所欲为的了。”
shí wàng suǒ guī时望所归声望很高,为世人所敬仰。《晋书 阮籍传》:“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
wú suǒ bù wéi无所不为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zhòng suǒ zhǔ mù众所瞩目瞩目:注视。为大家所注视。克非《春潮急》:“最近在这块小天地里,虽然又成了众所瞩目的人物,但到底还没经历过大场面,主持过像今天这样上百人的会议。”
wú suǒ bù zài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
jí rén suǒ jí急人所急别人有困难时,设法给予帮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要讲急人之急,正该或多或少叫家人立刻拿出银子来,当面给了他,打发他走,何等爽快!”
wú suǒ wèi dàn无所畏惮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gè yǒu suǒ duǎn各有所短短:不足。各有各的不足。《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bù zhī suǒ yán不知所言见“不知所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zhǐ zhī qí rán,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zé yǒu suǒ guī责有所归谓责任有所归属。明·王守仁《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不时巡视闸点,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傥致疏失,责有所归。”
jì wú suǒ zhī计无所之犹言计无所出。《梁书·王僧辩传》:“子仙等困蹙,计无所之,乞输郢城,身还就景。”
fěi yí suǒ sī匪夷所思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周易 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wú suǒ huí bì无所回避回避:避忌。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后汉书·蔡茂传》:“茂辄纠案,无所回避。”
chàng suǒ yù wéi畅所欲为痛痛快快地做想做的事。清 李渔《奈何天 总评》:“使之生于贵族,早历宦途,畅所欲为,更不知作何竖立。”
qiān fū suǒ yán rú yī huì千夫所言如一喙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章炳麟《上李鸿章书》:“然其欲连盟中国,以措亚洲舄础之安,则千夫所言如一喙也。”
jì yán wú suǒ寄颜无所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惜阶谬恩,……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zài suǒ bù xī在所不惜惜:吝惜。决不吝惜。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记》:“果能摆城固守,区区民房原在所不惜。”
lǐ suǒ bì rán理所必然指按道理必定如此。《弘明集 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
suǒ xiàng kè jié所向克捷军队所去之处,都能取得胜利。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号令严明,所向克捷。”
suǒ jiàn lüè tóng所见略同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明·唐顺之《与王芳湖中丞书》:“愚意方欲经营,而来叙适反,此岂古谓所见略同者乎!”
yī shí suǒ ān衣食所安安:养;所安: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jiàn suǒ bù jiàn见所不见见“见所未见”。汉·扬雄《法言·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
wéi suǒ yù wéi唯所欲为随心所欲,任意而为。语本《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语出《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suǒ xiàng wú qián所向无前所指向的地方,谁也阻挡不住。《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wú suǒ cuò shǒu无所措手见“无所错手足”。《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jìn tuì shī suǒ进退失所见“进退无所”。清·唐才常《辨惑》:“然则漠视君民,孤身遁世,进退失所,首鼠两旁,其与存者几何?”
lìng yǒu suǒ tú另有所图图:图谋。指有别的目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7章:“她到这县城的高中是另有所图的——说不定在这两年中,她能高攀一个条件好的男人。”
jiàn suǒ wèi jiàn见所未见见到从来未见到的。形容所见者颇为新奇。汉 扬雄《法言 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
yī wú suǒ dé一无所得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汉 焦赣《易林》:“步走逐鹿,空无所得。”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wú suǒ zuò wéi无所作为作为:做出成绩。指工作中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宋 朱熹《朱子语类》:“然黄帝亦曾用兵战斗,亦不是全然无所作为也。”
gè dé qí suǒ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gè qǔ suǒ xū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巴金《在尼斯》:“读者们不是一块铁板,他们有各人的看法,他们是‘各取所需’。”
yī wú suǒ cháng一无所长没有一点专长。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jìn qí suǒ néng尽其所能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bù zhī sǐ suǒ不知死所所:处所。不知道死在那里。宋·孔平仲《续世说·尤悔》:“庄宗迫之出站,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父子俱战没。”
bù dé qí suǒ不得其所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uī精诚所加,金石为亏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亏:毁坏。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汉·王充《论衡·感虚》:“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cóng wú suǒ hào从吾所好从:听从,顺从;吾:我。遵从我的爱好行事。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zhòng suǒ zhōu zhī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周:普遍)。宋 朱熹《朱子语类》:“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错同“不知所措”。《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
ruò yǒu suǒ wáng若有所亡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同“若有所丧”。《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guān zhān suǒ xì观瞻所系观瞻:指显著于外的物象。指与显著于外的物象有关系。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后来自己也觉得在战时首都,国际观瞻所系,究竟不大方便。”
wú suǒ yī guī无所依归没有依靠和归宿。战国·宋·庄周《庄子·人世间》:“民其无如矣。”晋·郭象注:“无所依归。”
bù zhī suǒ cóng不知所从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wú suǒ bù yǒu无所不有没有什么没有的。即应有尽有。唐 李朝威《柳毅传》:“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
zhòng wàng suǒ guī众望所归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宋 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g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suǒ xiàng fēng mǐ所向风靡风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比喻畏惧强敌,闻风溃败。《晋书·王浚传》:“臣自达巴丘,所向风靡。”
yǒu suǒ zuò wéi有所作为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ruò yǒu suǒ sī若有所思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静坐沉思的样子。唐 陈鸿《长恨歌传》:“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
dí wáng suǒ kài敌王所忾谓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杨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
jǐ suǒ bù yù,wù jiā zhū rén己所不欲,勿加诸人欲:想要,希望;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guǎn jiàn suǒ jí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抱朴子 勤求》:“故世间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者。而管见之属,谓仙法当具在于纷若之书,及于祭礼拜伏之间而已矣。”
tóu zú yì suǒ头足异所见“头足异处”。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
bù zhī suǒ chū不知所出①不知道从哪里来的。②不知道该怎幺办。《文选 宋玉<高唐赋>》:“卒愕异物,不知所出。”李善注:“不知所从来。”
ān qí suǒ xí安其所习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suǒ zuò suǒ wéi所作所为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āi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yòng xīn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ē qí suǒ hào阿其所好阿;循私;偏袒。迎合别人的心意;顺从他人的爱好;以向人讨好。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ruò yǒu suǒ shī若有所失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形容神情怅惘;心神不定的样子。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 梁 刘孝标注:“怅然若有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