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为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ù jī wéi fèng鬻鸡为凤 | 谓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 唐·黄滔《谢试官》:“伏念鬻鸡为凤,有识咸惊,投砾参琼,良知足鄙。” |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què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大小文武官员,都是助纣为虐,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甚非计也。” |
niǎo wéi shí wáng鸟为食亡 | 鸟儿为了吃食而死。比喻人为了名利而丧失生命。 |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13回:“‘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
wèi mín qǐng mìng为民请命 |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
hú zuò fēi wéi胡作非为 | 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非为;干坏事。 |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nìng wéi jī kǒu,wù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 宁:宁愿;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生员虽贫士也,语云,‘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岂有圣门弟子,贪纨袴之膏粱,而乱朝廷之名教者乎!” |
jiàn yì yǒng wéi见义勇为 |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rì yǐ wéi cháng日以为常 | 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 |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不然则予之耽寝,日以为常,记者语简而不尽其详,亦不可知。” |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士为知己者死 |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 《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
rèn zéi wéi zǐ认贼为子 | 佛家语,比喻错将妄想认为真实。 | 《大方广园觉修多罗经》:“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
èr shù wéi zāi二竖为灾 |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 |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zhǐ yàn wéi gēng指雁为羹 |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元 宋方壶《醉花阴 赶苏卿》:“当初指雁为羹,似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
wèi yuān qū yú为渊驱鱼 | 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yī zhī wéi shèn一之为甚 | 见“一之谓甚”。 | 元·侯克中《归兴》诗:“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化干戈为玉帛 |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
yǔ rén wéi shàn与人为善 | 与:赞成;为:做;善:好;好事。原指赞成人学好。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bǎi bù wéi duō,yī bù wéi shǎo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 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 《南史 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
huà dì wéi láo画地为牢 | 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内;作为牢狱。后喻指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活动。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
guān guān xiāng wéi官官相为 | 亦作“官官相护”。亦作“官官相卫”。指官吏和官吏互相庇护。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你都官官相为倚亲属,更做道国戚皇族。” |
wéi è bù quān为恶不悛 |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贾后为恶不悛。” |
suǒ zuò suǒ wéi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
huà dì wéi láo,yì bù rù画地为牢,议不入 | 议:议论。在地上画个圆圈当作牢狱,人们议论着不敢进入。形容狱吏的凶残暴虐。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
wéi guó wéi mín为国为民 |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有为国为民贤才,因苦谏不听,反遭诛戮。” |
ǒu yī wéi zhī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宋 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
shā jī wéi shǔ杀鸡为黍 | 谓殷勤款待宾客。 |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
fǎn bài wéi shèng反败为胜 |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6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 |
shì bù kě wéi势不可为 | 为:做,干。大势已去,无能为力。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俦诸将而语之。” |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bù zú wéi qí不足为奇 |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 | 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
wéi shí shàng zǎo为时尚早 | 不适时,还早了点。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原来为时尚早,吴家未曾开得大门。” |
zhù zhòu wéi nüè助纣为虐 | 帮助坏人干坏事(纣:商朝末年的暴君商纣王;虐:暴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
yī tǔ wéi kuài一吐为快 | 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 | 谌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 |
bèi shuǐ wéi zhèn背水为阵 | 背:背向。背对河布阵,拼死作战。比喻决一作战。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
zhǐ gē wéi wǔ止戈为武 |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
wéi suǒ yù wéi惟所欲为 |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犹是一事,有贿者从,无贿者驳,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惟所欲为,莫之能制。” |
wéi hǎo chéng qiàn为好成歉 | 比喻好心得不到好报,将恩作仇。 | 明 冯梦龙《醒世通言》:“傍人怎知就里,见你少男少女一路同行,嫌疑之际,被人谈论,可不为好成歉,反成一世英雄之玷?” |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lǔ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
xíng ér shì wèi tiān xià fǎ行而世为天下法 | 行:所作所为;法:效法。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世人作学习榜样。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
yù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焉知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以天下为己任 |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 《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
nìng wéi jī shī,bù wéi niú cóng宁为鸡尸,不为牛从 | 尸:主持,主管。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也不做大国的仆从。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宁为鸡尸,不为牛从。” |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hú wéi luàn xìn胡为乱信 | 为:做,干。胡乱地做事,盲目地迷信。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 |
shù pú wéi pú束蒲为脯 | 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谓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汉·应劭《风俗通》:“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脯,二世不觉。” |
fù wéi zǐ yǐn父为子隐 | 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 《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 |
huà fǔ xiǔ wéi shén qí化腐朽为神奇 | 神奇:神妙奇特的东西。变坏为好,变死板为灵巧,变无用为有用。 | 《庄子 知北游》:“腐朽复化为神奇。” |
héng méi lěng duì qiān fū zhǐ,fǔ shǒu gān wéi rú zǐ ni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横眉:怒目而视;千夫指:众人都指责;孺子牛:甘为为人服务的人。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 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wéi shàn zuì lè为善最乐 |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
zhù jiàn wéi lí铸剑为犁 | 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
chán yì wéi zhòng,qiān jūn wéi qīng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 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7回:“在你是手足之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你的好心。” |
wéi rì wéi suì惟日为岁 | 犹言度日如年。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久废过庭,不闻善诱,陟秙瞻望,惟日为岁。” |
wéi suǒ yù wéi为所欲为 |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做。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 |
dào cǐ wéi zhǐ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
yí wéi píng dì夷为平地 | 夷:拉平,铲平。铲平使成一块平地。 | 孙犁《我的绿色书》:“为了方便,把假山、小河,夷为平地,抹上洋灰,使它寸草不生,成了停车场。” |
mín yǐ shí wéi běn民以食为本 | 民众以粮食为根本。 | 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一折:“常言道大富由天,小富由勤,民以食为本。” |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 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指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所舍弃,有所选择。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jī zhě yì wéi shí,kě zhě yì wéi yǐng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 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 | 《孟子 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yǒu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 | 宋·王禹偁《霍光论》:“然则光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与夫日僤之割爱,邴吉之让位,德不侔矣。” |
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
nìng wéi jī shī,wú wéi niú cóng宁为鸡尸,无为牛从 | 尸:主持,主管。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也不做大国的仆从。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胡三省注:“苏秦说韩王宁为鸡尸,无为牛从。尸,主也。” |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识时务者为俊杰 |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 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xiāng yǐ wéi qiáng相倚为强 | 倚:依赖。互相依靠帮助而强大。 | 南朝·宋·明帝《宣旨永嘉王子仁》:“正赖汝辈兄弟,相倚为强,庶使天下不敢窥战王室。” |
xuè huà wéi bì血化为碧 | 碧:碧玉。人死后血液凝固为碧玉。形容为正义而流的鲜血。比喻人的精诚所至。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伍员流于江,苌弘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
huǐ zhōu wéi duò毁舟为杕 | 杕,通“舵”。将船改成舵。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不当行为。 | 《淮南子 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
wèi wéi bù kě未为不可 | 不是不可以。委婉地肯定。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各位所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 |
shà xuè wéi shì歃血为誓 | 歃血:口含血。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诚意立誓。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7卷:“受金液,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歃血为誓,乃告之。” |
zhǐ zào wéi bái指皁为白 |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 《北齐书 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
bù zú wéi xùn不足为训 | 不足:不值得;训: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典范。 | 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
yǐ yù wéi shǎng以誉为赏 |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
duō wén wéi fù多文为富 |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 《礼记·儒行》:“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孔子家语·儒行》:“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 |
chǐ yá wéi huá齿牙为猾 | 谓谗言造成灾祸。 | 《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 |
hé èr wéi yī合二为一 |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 清 袁枚《新齐谐 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
yǐ huǐ wéi fá以毁为罚 |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以誉为赏”。 |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
shī zhí wéi zhuàng师直为壮 |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
sān rén wèi zhòng三人为众 |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 东汉 班固《汉书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 |
dǎng chái wéi nüè党豺为虐 | 党:结成团伙;豺:一种凶恶的野兽,常比喻凶残的人。虐:残暴。与凶残的人结成团伙做残害人的勾当。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 |
mín wéi bāng běn民为邦本 | 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 春秋·鲁·孔丘《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wéi dé bù zhōng为德不终 | 见“为德不卒”。 | 叶圣陶《乡里善人》:“唉,为德不终,我想起来非常之难过!” |
tàn wéi guān zhǐ叹为观止 | 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
jí bù kě wéi疾不可为 |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wéi rén bù fù为仁不富 | 要仁爱就不能发财致富。参见“为富不仁”。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
dà yǒu kě wéi大有可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bìng wéi yī tán并为一谈 |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
huà fǔ wéi qí化腐为奇 | 见“化腐成奇”。 |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
yǐ quán wéi yú以筌为鱼 | 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 朱自清《经典常谈》序:“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
sì hǎi wéi jiā四海为家 |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
lǐ ràng wéi guó礼让为国 | 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
hù xiàn wéi chuān户限为穿 | 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 唐 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
yǐ rén wéi jiàn以人为鉴 | 《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后以“以人为鉴”谓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 《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
liàng lì ér wéi量力而为 |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 《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
rèn suǒ yù wéi任所欲为 | 任:听凭;所欲为:想要做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又多是土棍青皮,平时鱼肉乡愚,无恶不作,到这时候有了护符,更是任所欲为的了。” |
tiān xià wéi gōng天下为公 |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 |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jìn lì ér wéi尽力而为 | 尽:全部用出;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zhuó fāng wéi yuán斫方为圆 | 斫:砍,削。把方的东西砍削成圆的。比喻人变方正为圆滑。 |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挠直为曲,斫方为圆,秽素丝之洁,推亮直之心。” |
shēn gǔ wéi líng深谷为陵 | 深谷变成山陵。常喻人世间的重大变迁。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32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wú suǒ bù wéi无所不为 |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
jiàn yì gǎn wéi见义敢为 | 见“见义勇为”。 | 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