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水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望穿秋水 |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bèi shuǐ wéi zhèn背水为阵 | 背:背向。背对河布阵,拼死作战。比喻决一作战。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
yí shuǐ wǔ yú沂水舞雩 |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 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水火不兼容 | 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兼容。 |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
shān hán shuǐ lěng山寒水冷 |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远水不救近火 |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kě远水救不得近渴 | 远处的水解不了眼前的渴。比喻不在眼前的事物不能救急。 | 宋·陈师道《乌呼行》:“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
ní pú sà luò shuǐ,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 | 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
lù shuǐ fū qī露水夫妻 | 指暂时结合的非正式夫妻;亦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一回:“露水夫妻乃前世定的,只要自己谨慎些儿就是了。” |
niú bù hē shuǐ nán àn jiǎo牛不喝水难按角 | 比喻强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7回:“牛不喝水难按角,你老人家只拿定主意不赌,他会怎的?” |
féng shān kāi lù,yù shuǐ dié qiáo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 逢:遭逢,遇见。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0回:“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
shuǐ huǒ bù cí水火不辞 | 见“水火不避”。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
yíng yíng yī shuǐ盈盈一水 | 比喻相隔不远。 | 《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bīng hán yú shuǐ冰寒于水 |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luò shuǐ gǒu落水狗 | 掉在水里的狗,比喻失势的坏人。 |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 |
yǐ shuǐ jǐ shuǐ以水济水 | 比喻雷同附和,对事情没有好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
yòng qián rú shuǐ用钱如水 | 花钱像流水一样。形容用钱没有节制。 | 宋·梅尧臣《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诗:“用钱如水赠舞儿,却入上苑看斗鸡。” |
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shuǐ xiē bù tōng水楔不通 | 见“水泄不通”。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敕既下,水楔不通,川县相知,榜标道路。”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远水救不得近火 |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
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井水不犯河水 | 指互不干扰;界限分明;不相联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luò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一霎也站脚不住。”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水火不相容 | 相:相互;容:容纳;相容:相互容纳。指水;火本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互容纳。后用来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质相反;根本对立。 |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
yī wǎn shuǐ wǎng píng chú duān一碗水往平处端 | ||
huáng hé shuǐ qīng黄河水清 |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
diàn wén rú shuǐ簟纹如水 | 簟:竹。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 | 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
xiǎn shān lù shuǐ显山露水 | 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那个从不显山露水的青年实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膀。” |
fēng qǐ shuǐ yǒng风起水涌 | 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 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
shuǐ luò shí chū水落石出 |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shān fū shuǐ huàn山肤水豢 | 《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 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
shuǐ mù qīng huá水木清华 |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 晋 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
féi shuǐ bù luò páng rén tián肥水不落旁人田 | 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 |
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远水不解近渴 |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 《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shān bēng shuǐ jié山崩水竭 | 见“山崩川竭”。 |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蜀郡本汉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
yǐn shuǐ shí shū饮水食菽 | 见“饮水啜菽”。 | 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床,蓍艾为席,饮水食菽,垦山播种。” |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 敌:对抗;堰:拦河坝。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
pá shān shè shuǐ爬山涉水 | 形容路途艰辛。 | 范金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在作战频繁的长征路上,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们一样爬山涉水,栉风沐雨。” |
shuǐ yuè jìng xiàng水月镜像 | 水中月,镜中像。指一切虚幻的影像。比喻诗中的空灵意境。 | 唐·裴休《唐赐紫方大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8回:“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
hún shuǐ mō yú浑水摸鱼 | 浑水:浑浊的水。指在浑浊的水中摸鱼。比喻乘混乱时机捞取好处。 | 老舍《四世同堂 惶惑 十》:“假若事情已定,他大可以马上去浑水摸鱼,管什么上海开仗不开仗。” |
zhōu shuǐ zhī yù舟水之喻 | 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
jiān shuǐ zuò bīng煎水作冰 | 比喻不可能的事。 | 《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
zhú lán dǎ shuǐ竹篮打水 |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 唐 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
yú shuǐ xiāng tóu鱼水相投 | 犹言鱼水和谐。 | 明·袁凫公《八声甘州·代周非月赋别阿蝉》套曲:“冤家聚首,似漆胶相和,鱼水相投。” |
shùn shuǐ tuī chuán顺水推船 | 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 | 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挤眉弄眼,俐齿伶牙,攀高接贵,顺水推船。” |
shuǐ kū shí làn水枯石烂 | 极言历时长久。 | 郭沫若《女神·湘累》:“我们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望到水枯石烂了。” |
shuǐ mǎn zé yì水满则溢 | 溢:水满外流。水满了就会流出来。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向相反方面变化。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你如何连两句俗话也不晓得?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
shū shuǐ zhī huān菽水之欢 | 菽:豆类的总称;菽水:指普通的饮食。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mǎ lóng chē shuǐ马龙车水 | 马象游龙,车象流水。形容车马往来不绝 | 清 捧花生《画舫余谭》:“马龙车水,过者如云。” |
yǐ shí tóu shuǐ以石投水 | 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比喻互相合得来。 | 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
shū shuǐ chéng huān菽水承欢 | 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 《群音类选 <祝发记 分食寄姑>》:“慈帏恩爱成抛闪,怎能够菽水承欢。”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shuǐ jìn é fēi水尽鹅飞 | 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断意绝,眉南眼北,恁时节水尽鹅飞。” |
yí shuǐ chūn fēng沂水春风 | 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 |
jī shuǐ chéng yuān积水成渊 | 比喻积小成大。 |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shuǐ dǐ lāo yuè水底捞月 | 同“水中捞月”。 | 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无声,却如水底捞月。” |
yóu shān wán shuǐ游山玩水 | 山、水:指风景。游览和观赏山水风景。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去。’” |
qíng shēn tán shuǐ情深潭水 | 比喻友情深厚。 | 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yú shuǐ shēn qíng鱼水深情 | 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 明 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ōu shuǐ xiāng yī鸥水相依 | 依:依靠。比喻难以离开赖以生存的环境。 | 明·陈汝元《金莲记·蜀晤》:“我老生涯鸥水相依,他旧风流鸿塞荒投。” |
shī zú luò shuǐ失足落水 | 脚一滑跌入水中。比喻一时受诱骗而行为堕落。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7回:“想是那位客官夜间出来小解,失足落水,或是有的。” |
hǎi shuǐ qún fēi海水群飞 | 比喻国家不安宁。 | 汉·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 |
qīng shuǐ yá mén清水衙门 | 喻没有油水的机构或地方。 | 《新华月报》1980年第5期:“在市总工会混了两年,觉得工会是清水衙门。” |
guī zhī ruò shuǐ归之若水 | 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
shuǐ ruǎn shān wēn水软山温 | 形容景色幽雅。 | |
dài shuǐ tuō ní带水拖泥 | ①形容泥泞难行。②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 | 宋·叶適《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
shū fú zhòu shuǐ书符咒水 | 书:书写;符:符篆;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秦少游》:“高斋以谓‘少游尝为道士,书符咒水’,又诬也。” |
yíng yíng qiū shuǐ盈盈秋水 | 盈盈:清澈的样子。秋水:秋天的水清,比喻人的眼睛清澈。眼睛如一波清澈的水。形容女子水汪汪明亮而传神的眼睛。亦作“秋水盈盈”。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chuò shū yǐn shuǐ啜菽饮水 | 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 西汉 刘安《礼记 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zhì shuǐ zhī qīng置水之清 | 置:放。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 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置水之清必励,则人知敬。” |
shuǐ dào yú xíng水到鱼行 |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张安道论科第》:“谚云:水到鱼行。既已官之,不患其不知政也。” |
bīng qīng shuǐ lěng冰清水冷 | 指冷冷清清。 | 《何典》第四回:“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闹弗清楚,到也不甚觉着。及至断了七,出过棺材,诸事停当,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
shuǐ dào qú chéng水到渠成 |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 宋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
bù tōng shuǐ huǒ不通水火 |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 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 |
chūn fēng yí shuǐ春风沂水 |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xún shān wèn shuǐ寻山问水 | 寻:探求。游山玩水。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
zhēn chā bù jìn,shuǐ pō bù jìn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 比喻一个集团非常排外,不容易打进去,也比喻一个人坚持已见,不听别人的任何意见 |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3回:“一切都得看他的眼色行事,外人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
jūn zǐ zhī jiāo jiē rú shuǐ君子之交接如水 | 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
yóu guāng shuǐ huá油光水滑 | ①形容光滑润泽。②形容人的圆滑、狡诈。 |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原来这顶柜子里面,中腰不安抽屉,下面也没榻板;那后面的背板一扇到底抹的油光水滑,像是常有人出入的样子。” |
shuǐ xiè bù tōng水洩不通 | 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同“水泄不通”。 | |
píng shuǐ ǒu féng萍水偶逢 |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入,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 |
gǔn guā liú shuǐ滚瓜流水 | 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得意地哈了一声就滚瓜流水地一口气说道:‘说是男女在那件事上也该平等。’” |
shū shí yǐn shuǐ疏食饮水 | 疏:粗疏。粗茶淡饭。形容生活俭朴。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shuǐ kuò shān gāo水阔山高 |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里羊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
yú shuǐ xiāng huān鱼水相欢 | 犹言鱼水和谐。 | 明·沈仕《新水令·闺情》套曲:“着甚来由,晓夜无休,又不是鱼水相欢,胶漆相投。” |
fēng sūn shuǐ sù风飧水宿 | 飧:晚餐;宿:住宿,过夜。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路由扬州过了长江,进了润州,风飧水宿,夜住晓行,来到平江。” |
hún shuǐ mō yú混水摸鱼 | 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 | 马南邨《燕山夜话 一个鸡蛋的家当》:“而他打算把这个拾来的鸡蛋,寄在邻居母鸡生下的许多鸡蛋里一起去孵,其目的更显然是混水摸鱼。” |
yǐ shān bàng shuǐ倚山傍水 | 倚:依靠;傍:临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只见枯桩上缆着数只小渔船,疏篱外晒着一张破鱼网,倚山傍水,约有十数间草房。” |
shuǐ sè shān guāng水色山光 |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 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
shùn shuǐ rén qíng顺水人情 | 利用机会顺便给人的好处。也指不费力的人情。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守将和军卒都受了贿赂,落得做个顺水人情。” |
shuǐ yuè jìng huā水月镜花 | 水中月,镜中花。比喻虚幻景象。 |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
shuǐ lái tǔ yǎn水来土掩 | 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 | 元 高文秀《渑池会》:“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shuǐ màn jīn shān水漫金山 | 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 《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
bēi gē yì shuǐ悲歌易水 | 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 见“悲歌击筑”。 |
shuō fēng shuō shuǐ说风说水 | 指撺掇怂恿。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4卷:“茶童见了钱,欢喜起来,又去说风说水道:‘娘子受了两杯,也该去回敬一杯。’” |
sōng fēng shuǐ yuè松风水月 | 松涛清风,流水明月。形容景色优美或人才俊朗。 | 唐·李世民《大唐三藏圣叔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岂能方其朗润。” |
qīng lán bīng shuǐ青蓝冰水 |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 |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
mǎ rú liú shuǐ马如流水 | 形容人马熙攘。 | 元·揭傒斯《居庸行》:“关门两向当天开,马如流水车如雷。” |
luò huā liú shuǐ落花流水 |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