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汉代叫“租赋”,唐朝称“租庸调”,国民时期叫“田赋”;其间,历朝对税制多次进行改革。
2.唐代租庸调制,大体比汉代定额更轻,说得上是一种轻徭薄赋的制度。
3.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讲,实施班田法与租庸调实质上就是把绝大多数人民推到了嗷嗷待哺的状态。
4.迈上疏,以租庸、常平、盐铁、鼓铸各分于诸司而总于户部,发运使无所用之。
5.这气候是四月左右,天气温暖,郭暖要么接到司农寺派来的劝农课告示,要么接到户部催收租庸赋税的官文,还有是缉拿某某鸡鸣狗盗之徒,流妓暗娼窝匪的警示贴。
6.废除以前的租庸调和一切苛杂,各项并入两税。
7.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8.既而朝廷以右仆射、租庸使王徽同平章事,充昭义节度使,徽以车驾播迁,中原方扰,方立专据山东邢、洺、磁三州,度朝廷力未能制,辞不行,请且委昌图。
9.如田制,他能将西晋占田、北魏均田到唐代的租庸调,由租庸调到两税法,合成一个整体,且对别人不经意的每一个细微末节体现出他的春秋笔法、史学精神。
10.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过初税亩、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诸时代,在2006年终结。
※ "租庸"造句六六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