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民国元年、袁世凯篡国、北洋军阀割据、篡权。
2.和袁世凯都是一路货色。
3.段祺瑞的下属曾毓隽后来回忆,袁世凯就任前派了20个人筹备,自己是其中之一,当时袁世凯的亲信倪嗣冲对他说,老袁是要登帝位的。
4.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5.而严复则说袁世凯练兵数十年,而军实不充、纪律不严,徒养成许多骄兵悍将,“不独不能以之对外,即对内亦外强中干”,所以说练兵是袁之最大短处。
6.进见持续的时间很短,周树人一生也只见过袁世凯这一面。
7.在英国的反对和日本的威逼蒙蔽下,加之云南爆发护国运动,袁世凯急于安内,也就不再考虑参战问题。
8.还有一次,已当上皇帝的袁世凯正在宫中午睡,一位侍婢走进来送燕窝汤,不慎失手,将盛燕窝汤的玉杯掉到地上摔碎。
9.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袁世凯,为何一度被世人称为“危世英雄”、“乱世枭雄”与“顺世奸雄”。
10.我是袁世凯的孙女婿,姓柏名均和。
11.袁世凯自幼过继保庆为嗣子,少年时随嗣父先后到济南、南京等地读书。
12.袁世凯复令马福祥以西宁镇总兵兼署西宁办事大臣,马福祥仍未莅任。
13.不过对于孙大毛三人,袁世凯虽然也想将他们绳之以法,或者直接把克扣军饷的罪名给坐实,然后直接砍头。
14.袁世凯图穷匕首见,终于直奔主题。
15.田文烈字焕亭,湖北汉阳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曾随袁世凯到朝鲜任军中文案,其人有北洋老前辈之称。
16.尽管袁世凯没有丢掉性命,仅仅被罢斥开缺,已足以鼓舞海外维新派的士气。
17.杀袁世凯未遂而被通缉,后在日军的暗助下安全逃往日本。
18.正是因为霍元甲的搀和,袁世凯不得不撤离了,临走,虚情假意,和李磐霍元甲等话别:“兄弟们,为兄先回了,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19.为此,袁世凯于1915年颁赠宝廉“敬教劝学”匾额,加盖“荣典之玺”以资奖励。
20.他与袁世凯间两次晤谈中的睡觉,当然可以解释为年老力乏,由于起居无时的原因。
21.多年的政治经验使袁世凯深知,朝廷砍掉的脑袋越多,其生存危机就越重,在这样的时刻“剿抚兼施”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22.作为袁世凯医疗顾问,他获得过袁世凯亲自颁发的三等文虎勋章。
23.袁保恒刚刚调任刑部侍郎,工作繁忙,袁世凯一边读书,一边帮他办事,学得不少官场本领。
24.几乎所有的强力部门都掌握在了皇亲国戚们的手中,与此同时,袁世凯开缺回籍,张之洞驾鹤西去,皇族内阁横空出世。
25.袁世凯嘴上骂得凶,心里却明白得很,现在已经今非昔比,自己眼下众叛亲离,处境困厄,不是闹意气的时候。
26.袁世凯帮凶“倪屠户”倪嗣冲为此致函日本驻南京领事,要求派兵到日本商船搜捕李烈钧等。
27.所以,袁世凯并没有讲清楚“我是谁”这个问题,而他的公使团的同行们,干脆直接视他为“具有外交职能的中国总领事”。
28.在同年的五月三十一日,袁世凯读完《君宪救国论》,大加赞赏,亲笔题字,赐杨度“旷代逸才”。
29.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袁世凯
30.唐德刚的这部名著记载了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病死的几年中,中国从一个帝制时代,到“民治时代”的纷乱无比的景象。
31.袁世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32.袁世凯挥笔题写“旷代逸才”四字,并命人制成匾额颁予杨度。
33.袁世凯治军极严,新军的治军章程、律条、法令周备详尽。
34.毕竟袁世凯现在并没有做出背叛共和的事情,我们总不能以腹诽心谤的罪名来反对他吧?
35.到了1915年8月,洪宪帝制已经闹得铺天盖地之时,张勋也不能免俗,给袁世凯发了劝进电。
36.这回,袁世凯不仅下野开缺回籍,还被奉步军统领衙门之命前来护卫实则监视的袁得亮一步不离地跟上了。
37.清末一共成立了两届责任内阁:奕劻内阁和袁世凯内阁,它们均以失败而告终。
38.满清病急乱投医,万般无赖的只好将以前强迫退休的袁世凯袁宫保大人请出山来支撑危局。
39.袁世凯所建立的自以为千秋万代的皇朝,其实只是昙花一现的闹剧而已。
40.大姨太大沈氏是袁世凯落魄时的知己,沈氏“慧眼识英雄”,所以袁世凯矢志不忘。
41.据说袁世凯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而且慈禧太后品尝之后龙颜大悦。
42.同时,袁世凯还兼任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及会议商约大臣。
43.张之洞比袁世凯年长二十二岁,行辈为先,资望亦高,在他的心目中,袁世凯乃是行伍出身的粗人,这样的新贵斤两不足。
44.1876年(光绪二年)和1879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
45.当时国会的议题非常明确,就是更改国体,推行君主立宪,在给袁世凯的推戴书中说:元首当视乎民意为从违。
46.西儒恒言:立宪国重法律,共和国重道德。顾道德为体,而法律为用。今将使吾民一跃而进为共和国民,不得不借法律以辅道德之用。袁世凯
47.袁世凯孙女婿口述:袁家三代旧事。
48.她心灵嘴巧,遇事有决断,袁世凯不仅让她管理生活上的一切,还让她管理袁府整个家务,因此,全家上上下下都对她既敬且畏。
49.段祺瑞竭力反对袁世凯,加之各方要求取消洪宪帝制,恢复共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撤销帝制,只做了83天皇帝,便被赶下金銮殿。
50.袁世凯的皇帝梦做的兴致正高,怎么会答应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缓办呢?于是他便指使陆征祥据理说明不能缓办原由。
51.梅兰芳和刘喜奎的初次见面是在袁世凯的外交总长陆徵办的堂会上,一个名男旦,一个名坤伶,是多么地般配。
52.周道如的人品学问长相,冯国漳早有所闻,听说袁世凯要作媒把周道如嫁给他,喜出望外,大有浃髓沦肌之感。
53.袁世凯派马福祥和塔王前去说和,经塔王总管班久以身作保,王德尼玛到五原河中船上会见马福祥,被马福祥设计拿获,解送北京。
54.后来,他就失败于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之手.
55.这时一个坏消息传来,被袁世凯革职闲在家中的陈士英遇剌身亡。
56.是时天津一带,统被拳匪蟠据,山东拳匪,为巡抚袁世凯驱逐,亦相率到津,勒民供给,兼索官饷,稍有不从,肆行掳掠。
57.1911年10月武昌新军起义,吴禄贞积极筹划在北方响应,11月7日被袁世凯派人杀害。
58.东西两洋,欧亚两洲,只手擎之不为重,吾将举天下之士,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犹将深入。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吾将强天下之人,拜手稽首于阙下,有不从者,杀之无赦。袁世凯
59.但私下里,袁世凯频繁地进行着各种活动,跟庆亲王奕劻、北洋军各级将领以及英国公使朱尔典等人来通讯密切。
60.他与小凤仙成双作对作情侣状,让袁世凯的侦缉队放松了警觉。
61.没想到在黎家女儿过门之前,袁世凯因为称帝失败驾鹤西归。
62.随后,他与孙毓筠、严复等共同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
63.袁世凯还不敢撤,都是同朝为臣的哥们儿,我怎么抹下这个脸把你撤了呢?于是他就称帝,认为称帝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没想到称帝以后问题更大。
64.年底,袁世凯阴谋称帝,张鸣歧又与广东都督龙济光上表劝进,后来,张鸣歧被袁世凯封为一等伯。
65.袁世凯称帝时,曾一度禁称元宵,因与“袁消”二字音同,改称汤圆,可嗤也。梁实秋
66.窃国大盗袁世凯称帝失败,饮恨终生,郁郁而死。
67.张之洞称“屠财”,爱“烧钱”,挥金如土;袁世凯称“屠民”,好杀戮,杀人如麻;岑春煊谓“屠官”,蔑,反腐劾官。
68.袁世凯称帝之际,曾将此歌词的“共和五族开尧天”改为“勋华揖让开尧天”。
69.袁世凯、徐世昌的上述行为,使得前清孤臣孽子们兴高采烈。
70.邮传部尚书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密友,并由袁大力举荐、庆王首肯上位。
71.在国体问题悬而不决之际,又是“盟兄”徐世昌,再次充当了皇族与袁世凯之间的调停人。
72.杨度昧于时势,异想天开,他认为袁世凯能够成为德皇威廉一世、日本明治天皇那样雄心勃勃的有为明君,他可以效仿铁血宰相俾斯麦、伊藤博文,成就一番伟业。
73.一个国家不必愁贫,不必忧弱,惟独国民道德若丧亡,则乃必鱼烂土崩而不可救。袁世凯
74.每念今日大患,尚不在国势而在人心。苟人心有向善之机,即国本有底安之理。袁世凯
75.原来是洪宪帝制的拥趸阮忠枢,这位袁世凯曾经的手下红人却力排众议,称张勋此番举动,虽然近于粗率,却不失为烈烈轰轰之好汉。
76.然而,朝鲜逐渐增强的自主意识,却使得袁世凯巩固中朝宗藩关系的努力带来事与愿违的效果。
77.而且这两个人在北洋系中举足轻重,若是袁世凯失败,曹锟和第三师将无所依归,更成了背叛民国的帮凶,是众矢之的。
78.特别是饰演袁世凯的郑则士,作为两届金像奖影帝得主,之前大多饰演一些小人物,饰演袁世凯是他“第一次”演大人物,值得期待。
79.吴长庆认为袁世凯学识疏浅,命他在营中读书,由张謇教导他。
80.袁世凯逃到天津后,时任英国驻华公使的朱尔典亲自出面为袁世凯说情,并向袁世凯作出保证其生命安全的承诺。
81.袁世凯黄袍加身做了"洪宪皇帝"后,全国人民一致反对。
82.光绪帝对此深感不安,密召康有为、谭嗣同等议之,谭嗣同奏道:“圣上可召袁世凯进见,加官优奖之,让袁世凯亲擐甲兵来救驾。
83.此外,周杰的光绪、方旭的康有为、贾一平的谭嗣同,吴彼的袁世凯也将串联起戏的脊骨。
84.稍后又任南方民军全权代表,与袁世凯派出的北方代表唐绍仪举行南北议和谈判。
85.除主角于荣光之外,饰演袁世凯的郑则士,作为两届金像奖影帝得主,之前大多饰演一些小人物,饰演袁世凯是他“第一次”演大人物。
86.宣统小儿皇帝一即位,就把一时炙手可热的袁世凯贬了。
87.初掌柄国之权的载沣这时也只25周岁,与一些满族亲贵对袁世凯倚仗慈禧太后培养自己势力一直非常不满,此时准备将袁治重罪。
88.民国初年,一二桀黠之徒,利用国民弱点,遂倡为无秩序之平等,无界说之自由,谬种流传,人禽莫辨,举吾国数千年之教泽扫地无余。求如前史所载忠孝节义诸大端,几几乎如凤毛麟角之不可多得也。袁世凯
89.由于腿比较短,袁世凯坐下后一般是双脚叉开,两腿垂直,仿佛“骑马蹲裆”的姿势,从来也没有跷过二郎腿。
90.袁世凯刚刚当上了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91.古今立国之道,惟在整饬纪纲,修明法度,使内外相系,强弱相安,乃可巩固国基,争存宇内。袁世凯
92.共和政体者,采大众意思制定完全法律,而大众严守之,若法律外之自由,则共耻之。袁世凯
93.自己对这为帝王术的传人,还真有些发懵,他和袁世凯私交颇深,关系非同一般,又怀有知遇之感。
94.光绪二年(1876年)秋,袁世凯与沈丘于姓女子结婚,时年17岁。
95.但1914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重新制定了一套祭天礼仪及祭祀服饰,于当年冬至举行祭天大典。
96.为了避免这一结果,袁世凯曾向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提出希望参战,愿意提供5万兵力与协约国一起围攻青岛,从而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
97.而袁世凯把兴办实业和理财的重任交付给他,一方面因为周学熙是老世交周馥的儿子,另一方面当然也因为周学熙本人的能力。
98.袁世凯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各级新式学堂教育,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延纳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新学精英并委以重任。
99.袁得亮不仅把每月向步军统领的报告交给袁世凯的幕僚捉笔,还把肃亲王派密探到河南的消息也如实相告。
100.袁世凯于1895年12月21日奉命到天津小站,对被革职永不叙用的甲午败将——鲍贵卿委以重任。
※ "袁世凯"造句六六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