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zhèng

知政


拼音zhī zhèng
注音ㄓ ㄓㄥˋ



※ "知政"的意思解释、知政是什么意思由六六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知政造句


  • 1.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2.不久吕端升任宰相,“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值印,同升政事堂”。

    3.除老臣外,当朝大臣如参知政事吴奎、御史中丞吕诲、参知政事唐介等也都以王安石“论议迂阔”、“狷狭少容”等为由,极力反对王安石为相。

    4.最高的一人,还曾经担任过参知政事,虽然只是过度性质的一年之任,依旧为潘家赚下偌大的名声。

    5.如《东轩笔录》记载,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时,权倾天下,但僧化成则算定“其黜免可立而待也”。

    6.先是,丞相留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参知政事陈骙、同知枢密院事余端礼闻寿皇圣帝大渐,见帝于后殿,力请帝朝重华宫,皇子嘉王亦泣以请,不听。

    7.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8.只可惜,市民只能从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得知政府构想的一麟半爪。

    9.于是,宋神宗遂擢用王安石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遂开始了北宋时期有名的轰轰轰烈烈地“安石变法”。

    10.宋相国寇准罢宴北宋淳化年间,青年时代的寇准,得到宋太宗的支持和信任,被提升为参知政事。

    11.1274年(南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二月,吕文焕拜参知政事、行省荆湖,跟随元将伯颜征讨南宋,招降沿江州郡,陷沙洋、新城、鄂州等城。

    12.岂以身在枢要,凌蔑外家,此人不可更知政事。

    13.斯时,王安石位居参知政事,掌副丞相之职,“毗大政,参庶务”,在宋神宗赵顼支持下推行“青苗法”。

    14.只见参知政事陈尧佐两目一瞪,胡子一竖,呵斥道:“小王爷,自太祖皇帝以来的大宋寝宫于延福殿内,说如此污言浊语,当为大不敬也!”。

    15.推动“一府两院”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就重大决策和工作征求代表意见,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

    16.这时,参知政事的名称被取销,而增设了四名副宰相,即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17.以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卫大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珣瑜为吏部尚书,高郢刑部尚书,并罢知政事。

    18.他就是当今平章、参知政事贾似道,听说太子即位后还要加太师呢。

    19.宋朝以门下侍?兼平章事为正相,中书侍郎兼参知政事为副相,另有门下中书侍郎共三人为参相,宰相共有五人。

    20.“连日沪战剧烈,为开战以来所仅有,前线诸军,浴血苦斗,而敌军继续而来,深知政府早经筹划增调援师,同人鉴于情势急迫,敬恳准予赶速抽调,星夜赴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