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风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liú fēng yí yùn流风遗韵 | 流风:遗风。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 |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正是在吴起、商鞅等实行变法的流风遗韵中长大的。” |
fēng fā quán yǒng风发泉涌 | 风发:形容迅速猛烈;涌:向上冒出。大风刮起,喷泉涌现。比喻多种力量或事物并发,发展迅速,声势大。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两样功夫互乘,属题构思,竟成了风发泉涌。” |
fēng yǔ piāo yáo风雨漂摇 | 见“风雨飘摇”。 | 唐·李华《二孝赞》:“风雨漂摇,支体鳞皴。” |
fēng chí tíng jī风驰霆击 | 形容迅速出击。同“风驰电击”。 | 陈炽《庸书 议院》:“华盛顿以编户之细民,苦英人之虐政,风驰霆击,崛起美洲。” |
fēng yún biàn huàn风云变幻 |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现比喻局势复杂;变化急速;难以预料。 | 宋 陆游《剑南诗稿》:“风云变化几席上,蛟鼋出波澜杆前。” |
fēng yán cùn guǐ风檐寸晷 | 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晷:日影;寸晷:寸阴,极短的时间。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 |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然七义五策皆似太多,风檐寸晷,力不能办,求其完璧,事事精好,安可得也?” |
jì yuè guāng fēng霁月光风 | 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霁月光风,终然洒落。” |
mài nòng fēng qíng卖弄风情 | 故意装出娇媚的姿态诱惑人。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又见金钟儿不住的卖弄风情,将全副精神都用在何公子身上,毫无一点照应到自己,那里还坐得住?” |
yuè yūn ér fēng,chǔ rùn ér yǔ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 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fēng chén lù lù风尘碌碌 | 碌碌:辛苦忙碌的样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 | 明·金毓峒《金鹤冲诗·按部泾原韩国主招宴暧泉二首(其一)》:“风尘碌碌惜年华,选胜陪游帝子家。” |
dōng fēng rù lǜ东风入律 | 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 | |
mù rú qīng fēng穆如清风 | 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 | 《诗经 大雅 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jiāo fēng bó sú浇风薄俗 | 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 | 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
kōng xué lái fēng空穴来风 | 穴:洞、孔;来:招致。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
fēng qīng yún jìng风轻云净 |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同“风轻云淡”。 | 《群英类选〈分钗记 春游遇妓〉》:“风轻云净,绝胜蓬莱佳境。” |
chūn fēng fèng rén春风风人 |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 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qī fēng hán yǔ凄风寒雨 | 见“凄风苦雨”。 | 清·葆光子《物妖志·木类·柳》:“方其凄风寒雨,杏褪桃残,山路萧条,愁云千里,苔荒藓败,情扬魂销,不可谓无忧也。” |
chéng fēng pò làng乘风破浪 | 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 | 《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fēng liú yǎ shì风流雅事 | 雅:风雅。风雅而有情趣的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
wēi fēng lǐn lǐn威风凛凛 |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 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
fēng qīng yún dàn风轻云淡 |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净”、“云淡风轻”。 | 元·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断,咱茶浓酒酣,趁着风轻云淡,省得着我倚门终日盼停骖。” |
bā miàn wēi fēng八面威风 | 八面:各方面。形容声势气派十足。 | 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
wàng fēng chéng zhǐ望风承旨 | 见“望风希指”。 | 《晋书·石崇传》:“骏戚属尊重,权势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 |
fēng chè léi xíng风掣雷行 | 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 清·无名氏《游越南记》:“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 |
suí fēng dǎo duò随风倒舵 | 犹言看风使舵。 | 宋·陆游《醉歌》:“相风使帆第一筹,随风倒舵更何忧。” |
qiū yuè chūn fēng秋月春风 |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 唐 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
fēng chén pú pú风尘仆仆 | 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 |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
rú fēng guò ěr如风过耳 | 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gé fēng yì sú革风易俗 | 改变风气和习俗。 | |
tūn fēng yǐn yǔ吞风饮雨 | 犹言餐风宿露。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 | 明·袁宏道《乞改稿》:“急莫急于国课,去年职开征之始,昼夜焦蒿,吞风饮雨,仅得免于参罚。” |
xiàn duàn fēng zhēng线断风筝 | 比喻如断线的风筝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 |
mì bù tōng fēng密不通风 |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
fēng jí làng gāo风急浪高 | 形容风浪很大。 |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
xiàng fēng mù yì乡风慕义 | 乡:通“向”。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仪。 |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延颈举踵,媀媀然,皆乡风慕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
jīng fēng hài làng惊风骇浪 | 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据地保那张报单,五路通详上去,奉到宪批,批了‘如详办理’四个大字,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
lín xià fēng zhì林下风致 | 同“林下风气”。 | 《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
mí rán xiāng fēng靡然乡风 | 见“靡然向风”。 |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下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
xiān fēng dào gé仙风道格 | 犹言仙风道骨。 | 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襟上高爽,有仙风道格,日与二三逸人,放意于江山之间。” |
fēng qǐ cháo yǒng风起潮涌 | 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风刮起,水波汹涌。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 李大钊《新旧思想之激战》:“比人家那如火如荼的新潮,那风起潮涌的新人运动,尚不知相差几千万里?” |
wàng fēng ér kuì望风而溃 | 溃:散,溃逃。刚看到敌方的影子就溃不成军。形容军旅不堪一击。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西川自唐刘辟构逆后,久无干戈,人不习战。每岁诸道差兵屯戍大渡河,蛮旗才举,望风而溃。” |
wàng fēng ér dùn望风而遁 |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蛮酋惩交趾之败,望风而遁。” |
piān piān fēng dù翩翩风度 | 翩翩:形容举止潇洒超脱。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形容人的举止言谈超逸洒脱。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谊同年,见他翩翩丰度,蔼然可亲,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 |
rì zhì fēng chuí日炙风吹 | 太阳烤,烈风吹。形容长途跋涉之苦。亦作“日炙风筛”。 | 明·无名氏《锁白猿》第一折:“万里驱驰,二年经纪,非容易,受了些日炙风吹,今日个才盼得还乡地。” |
dōng fēng yā dǎo xī fēng东风压倒西风 | 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 清 曹雪琴《红楼梦》第82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
bié ráo fēng zhì别饶风致 | 别有一番风趣。 | |
yǐn fēng chuī huǒ引风吹火 | 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 |
fěi rán xiàng fēng斐然向风 | 见“斐然乡风”。 | 汉·贾谊《过秦论下》:“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 |
xīng fēng zuò làng兴风作浪 |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作:兴起。 | 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
qīng fēng jìn jié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清·戴名世《〈左尚子制义〉序》:“忠毅(左忠毅)以清风劲节,罹于党祸,海内至今仰之。”又《赠叶苍岩序》:“两人官位相埒,而俱以清风劲节,显名天下。” |
yī guǐ tóng fēng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
yīn fēng chuī huǒ因风吹火 | 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一发搭了他去。” |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fēng huán yǔ bìn风鬟雨鬓 |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 唐 李朝威《柳毅》:“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
cǎo mí fēng xíng草靡风行 | 见“风行草偃”。 | |
fēng pài rén wù风派人物 | 指善于迅速改变自己立场或观点的人。 | 张洁《沉重的翅膀》:“他们又知不知道他是个见风使舵的风派人物?” |
kuáng fēng nù hǒu狂风怒吼 | 狂:气势猛烈。形容大风呼啸猛烈。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40回:“忽闻狂风怒吼,怪浪波番,其舟在水,飘飘如一叶。” |
fēng yán yǐng yǔ风言影语 | 捕风捉影的话语。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
qiū fēng sǎo yè秋风扫叶 | 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程万里]每日间见元兵所过,残灭如秋风扫叶,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yī dài fēng liú一代风流 | 风流:本指举止潇洒;富有才华。也泛指有功绩而富有文采。形容杰出的;为当时所景仰的人物。 | 唐 杜甫《哭李常侍铎》:“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
fēng yǔ huì míng风雨晦冥 | 见“风雨晦暝”。 | 《元史·世祖纪一》:“乙巳迟明,至江岸,风雨晦冥,诸将皆以为未可渡,帝不从。” |
fēng huá jué dài风华绝代 | 风华:风采才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为当世第一。 | 《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
dōng fēng huà yǔ东风化雨 | 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 |
liè fēng yín yǔ列风淫雨 |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
fèng yáng rén fēng奉扬仁风 | 奉扬:颂扬;仁风:施行仁政如同风行。旧时用作颂扬德政。 | 《晋书·袁宏传》:“时闲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此黎庶。’” |
fèi shí fēng qīng肺石风清 | 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 《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
yù shù lín fēng玉树临风 | 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树临风。” |
zhòu yǔ bào fēng骤雨暴风 | 亦作“骤雨狂风”。亦作“骤风暴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 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
fèn fēng jīng làng愤风惊浪 | 狂风骇浪。 |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
chūn fēng xià yǔ春风夏雨 |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chì jiē fēng yún叱嗟风云 | 同“叱咤风云”。 | 宋·陆游《锺离真人赞》:“五季之乱,方酣于兵。叱嗟风云,卓乎人英。” |
píng fēng jìng làng平风静浪 | 风平浪静。多以喻平静无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8回:“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 |
yí shuǐ chūn fēng沂水春风 | 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谈笑风生 |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 | 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
wāi fēng xié qì歪风邪气 | 指各种不良的作风和风气。邪:不正派;不正当。 | 柳青《狠透铁》:“只有王以信装得镇静,面不改色,还对高书记说:早应当整整社员里头的歪风邪气了。” |
máng fēng guài yún盲风怪云 | 指急骤的风云。 | 宋 姜夔《圣宋铙歌吹曲 时雨霈》:“五领之君,盲风怪云,毒蛇臻臻,相其不仁。” |
guāng fēng jì yuè光风霁月 | 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 宋 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
bù bì fēng yǔ不蔽风雨 | 蔽:遮盖。不能遮风挡雨。形容房屋破烂简陋。 | 清·陈瑚《顽潭诗话·无闷谣》:“我有蔽庐,不蔽风雨。” |
shù dà zhāo fēng树大招风 | 树大了容易招风打击。比喻目标大了引人注意;容易招惹是非。 | 明 吴承恩《西游记》:“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
fēng qǐ shuǐ yǒng风起水涌 | 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 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
jí jīng fēng zhuàng zhe màn láng zhōng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 《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
wēi fēng xiáng lín威风祥麟 |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 《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 |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
fēng mù zhī sī风木之思 |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 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纪》:“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 |
hán fēng qīn jī寒风侵肌 | 形容天气寒冷。 | |
fēng yǔ bō shí风雨剥蚀 | 剥蚀:物体受侵蚀而损坏。物体受风雨的侵蚀而损坏。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四卷:“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铓。” |
tóng zhōu yù fēng同舟遇风 | 比喻同遭逆境。 | 宋·苏轼《钟子翼哀辞》引:“同舟遇风,胡越可使为左右手,况吾民乎!” |
fēng shù zhī bēi风树之悲 | 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 唐·道宣《续高僧传·译经·释宝唱》:“临朝端默,过隙子思弥轸;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切。” |
fàng dàn fēng liú放诞风流 | 谓不拘礼法而有文采。 | 《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 |
jí fēng zhāng jìn cǎo疾风彰劲草 |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 | 《晋书 宗室传论》:“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 |
yí fēng yú jiào遗风余教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 宋 叶適《金坛县重建学记》:“京口常为江南必争之地,其人以智诈勇力擅名于时,而古人遗风余教无闻焉,何也?” |
zhuī fēng niè yǐng追风蹑影 | 见“追风蹑景”。 | 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是好马,那竹批双耳,镜夹方瞳,灭没权奇,追风蹑影,小生虽乏鸿章,敢扬骏骑。” |
nòng yǐng tuán fēng弄影团风 | 形容心魂不定。 | 明·汤显祖《牡丹亭·诊崇》:“须不是依花附木廉纤鬼,咱做的弄影团风抹媚痴。” |
yí fēng yú xí遗风馀习 | 见“遗风馀俗”。 | |
yí fēng yú sī遗风余思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 唐 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绛即东雍,为守理所,禀参实沉分,气蓄两河润,有陶唐冀遗风余思。” |
fēng yuè wú biān风月无边 | 极言风景之佳胜。 | 宋·朱熹《六先生画像·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
shān fēng diǎn huǒ煽风点火 | 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 沙汀《青棡坡》:“倒不是怕有人煽风点火。” |
nán fēng bù jìng南风不竞 | 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
yuān yǒng fēng lì渊涌风厉 | 如水之涌,如风之疾。比喻谈吐滔滔不绝。 |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机变清锐,巧言绮粲,揽引譬喻,渊涌风厉。然而口之所谈,身不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