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hòng ér sàn一哄而散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yī jǔ liǎng dé一举两得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yī bì wàn qǐng一碧万顷形容青绿无际。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xiāo zhāng yī shí嚣张一时指恶势力在短时间内喧闹一起。
yī jiè bù qǔ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xū tíng yī bù虚庭一步庭:庭院;一步:来回走动。在空旷的庭院中徘徊。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你看月色过墙,照的槐影迷离,不免虚庭一步。”
yī xiàn shēng jī一线生机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一线:极其细微;微少;生机:生存的机能;指生存)。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生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yī qián tài shǒu一钱太守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讥讽那些贪官污吏贪财。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wàn wú yī shī万无一失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汉 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yī nán bàn nǚ一男半女指一个子女,一个儿子或女儿。《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yì hōng ér shàng一哄而上同“一哄而起”。《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rì fù yī rì日复一日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shuō yī bù èr说一不二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yī qù bù fù huán一去不复还复:再;还: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现。《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yī mào qīng chéng一貌倾城顾:回看。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顾盼之间,全城人都为之倾倒。明·郑若庸《玉玦记·祝寿》:“张郎不成,李郎不应,十人见我九人憎,羞杀我一貌倾城。”
ná yī shǒu拿一手摆架子;要挟。
hé èr wéi yī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清 袁枚《新齐谐 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wú tóng yī yè luò梧桐一叶落梧桐落叶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yī bō sān zhé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yī mǎ dāng xiān一马当先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yī liù yān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那些亲友听见,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说罢了这一句,便一溜烟外面去了。”
tiān xià dì yī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
yī jiè rú shēng一介儒生一介:一个。一个小小的书生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7回:“生员及一介儒生,何敢妄干国政。”
yī qián bù zhí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yī kuì shí qǐ一馈十起吃一顿饭的时间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西汉 刘安《淮南子 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yī tuán hé qì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yī dài bù rú yī dài一代不如一代代:父子相继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宋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陶谷以翰林学士奉使吴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询其名类,忠懿命自蝤蛑至蟛蜞,凡罗列十余种以进。谷视之,笑谓忠懿曰:‘此谓一代不如一代也。’”
yī lái yī wǎng一来一往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fù zhū yī xiào付诸一笑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比喻不值得理会。同“付之一笑”。清 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六回:“仲英乃恍然大悟,付诸一笑,就在高椅上坐下,问雪香道:‘耐意思要我成日成夜陪仔耐坐来里,勿许到别场花去,阿是嗄?’”
yī miàn zhī shí一面之识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yī shǒu yī zú一手一足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wèi zhī wàn yī未知万一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宋·洪迈《夷坚乙志·张锐医》:“世之庸医,学方书未知万一,自以为足,吁!可惧哉。”
yī cháng liǎng duǎn一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yī bì zhī lì一臂之力臂:胳膊。比喻给一些力量不大的协助。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yī zhǎ bā yǎn一眨巴眼方言。一眨眼。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别的日子一样,一眨巴眼儿就过去了。”
yī gēn yī bǎn一根一板方言。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yī shēn zuò shì yī shēn dāng一身做事一身当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4回:“我一身做事一身当,既有本事打了这强徒,那里等得他去调兵?”
yī shēng yī dài一生一代同“一生一世”。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ài guó yī jiā爱国一家热爱祖国,像一家人。《人民日报》1958.10.11:“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
guà yī lòu wàn挂一漏万只说到一点;漏掉极多。形容列举不全;漏掉极多。唐 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yī bàn xīn xiāng一瓣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宋 王十朋《行可生日》诗:“祝公寿共诗书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hōng dòng yī shí哄动一时在一个时期内惊动很多人。曾朴《孽海花》第32回:“从此芳名大震,哄动一时,窟号销金,城开不夜,说不尽的繁华热闹。”
yī yán liǎng yǔ一言两语为数不多的几句话。《玉娇梨》第二回:“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
cǐ yī shí,bǐ yī shí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不能相提并论。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zhòng kǒu yī cí众口一词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唐 令狐楚《谢赐冬衣状》:“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yī tuī liǎng sǎng一推两搡形容一再推托。
yī fǎn qí dào一反其道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指对方。完全和他的做法相反。
qíng shēn yī wǎng情深一往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清·王晫《今世说·豪爽》:“茅名兆儒,一字雪鸿,浙江钱塘人,孤介自持,情深一往。”
bù kě yī shì不可一世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yī mù liǎo rán一目了然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dòng chá yī qiè洞察一切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yī hú qiān jīn一壶千金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lì chū yī kǒng利出一孔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wàn bù shī yī万不失一失:失误,差错。一万次中也不会失误一次。形容非常有把握。亦作“万不一失”、“万无一失”、“万无失一”。《韩非子·解老》:“治乡治邦莅天下者,各以此科适观息耗则万不失一。”《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wèn yī dá shí问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太尉此去,下官手下有个虞侯,能言快语,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拔事情。”
yī jī liǎng bǎo一饥两饱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每每不敷,一饥两饱。”
yōu tán yī xiàn优昙一现优昙钵花如莲花十二瓣,一开即敛。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现即逝,难得见到。语出《法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语出《法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yī kǒu tóng shēng一口同声犹一口同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yī xiē bàn xiē一些半些形容极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老实一句,‘打开板壁讲亮话’,这事一些半些,几十两银子的话,横竖做不来。”
yī shì zhī xióng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tóng rán yī cí同然一辞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唐·韩愈《讳辩》:“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è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yī zhì gàn kūn一掷干坤谓以天下为孤注之一掷。乾坤,天下。语本唐韩愈《过鸿沟》诗:“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yī cù kě jiù一蹴可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yī shēn shì dǎn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bìng wéi yī tán并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yī chén bù dào一尘不到形容清净纯洁。唐·唐彦谦《游清凉寺》诗:“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rì zhōng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
lǐ xiān yī fàn礼先一饭见“礼先壹饭”。清·钱谦益《答王于一秀才论人》:“以仆礼先一饭,为识路之老马。”
yī zhěn huái ān一枕槐安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yī juě bù xīng一蹶不兴见“一蹶不振”。孙中山《兴中会章程》:“乃以庸奴误国,涂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yī zì zhī shī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zhǐ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
bù diào yī zhì步调一致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比喻进行某种活动;采取同一步骤;同一方式。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wéi yī wú èr唯一无二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形容唯一的,没有相同或可以相比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四十九回:“这件事儿,说也话长,真是江苏省内唯一无二的新闻。”
yī yán yǐ bì一言以蔽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yān yān yī xī淹淹一息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大惊,急上楼进房内去看,已是淹淹一息,头也抬不起来。”
shā yī lì bǎi杀一砺百犹言杀一儆百。《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砺百,以清王化。”
yī chuàn lí zhū一串骊珠骊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比喻歌声宛转就象成串的骊珠一样。明·陶宗仪《辍耕录》:“有字多声少,有声少字多,所谓一串骊珠也。”
shǐ zhōng rú yī始终如一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jì lù yī yán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yī chóu yī zuò一酬一酢酬:向客人敬酒;酢:客人用酒回敬主人。指双方一来一往互相敬酒。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说着便用那合欢杯,斟了满满一钟,他夫妻果然一酬一酢的饮干。”
yī mù shù xíng一目数行犹一目十行。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yī dīng bù shí一丁不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chuàn tōng yī qì串通一气串通:互相勾结。暗中勾结;互相配合;采取一致的言语行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鸳鸯听了,便红了脸,说道:‘怪道,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
yī jù kū gǔ一聚枯骨一聚:聚在一起。一堆枯朽的骨头。指人死去很久。《神仙传·老子》:“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yī miàn rú jiù一面如旧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晋书 张华传》:“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
yì yǔ chéng chèn一语成谶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一语成谶,就是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yī pài hú yán一派胡言指不切实际的言语。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tiān zì dì yī hào天字第一号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天地玄黄”
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yī jǐ zhī jiàn一己之见指一个人的意见。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近时曾公端伯亦编皇宋百家诗选,去取任一己之见。”
yī mào táng táng一貌堂堂堂堂:庄重大方。一副庄重大方的相貌。明·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我见他一貌堂堂,必然高贵。”
shǔ yī shǔ èr数一数二不数第一;也数第二。形容突出。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
yī gǔ bù shēng一谷不升指歉收。《榖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一谷不升谓之嗛,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yī gù zhī róng一顾之荣顾:看。指被有才学的人看一下就立即抬高了身价。
yī rén xiàng yú,mǎn zuò bù lè一人向隅,满坐不乐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yī fán fēng shùn一帆风顺船满帆;一路顺风行驶。比喻境遇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挫折。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yī jiā lǎo xiǎo一家老小谓全家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