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东阳的诗 > 寄彭民望

寄彭民望

[明代]:李东阳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

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

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

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盘。


“寄彭民望”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舞剑砍地唱着悲歌兴致正浓,归来之后手抚长剑需要轻弹。

秋风寒气侵身才嫌粗衣太短,江湖风雨中作梦梦中觉身寒。

树叶飘落而下时光已是岁晚,看惯世态之后更悟知己最难。

久留京城我白吃着皇家俸禄,无力挽回先生常吃野菜苦餐。

注释

彭民望:名泽,攸(今湖南攸县)人。景泰年间曾中进士,官应天通判,落魄归乡。他是当时著名诗人,尤长于七律。

斫(zhuó)地哀歌:语出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斫: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

归来句: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左右贱之,他倚柱弹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铗(jiá),长剑。

布褐:粗布衣服。

长安:本指古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此处代指京城北京。淹留地,滞留之地。

苜蓿(mù xù)盘:盘中装有苜蓿野菜。唐薛令之为东宫侍讲时,因家清贫曾作诗自嘲:“朝日上团团,照在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此以苜蓿指清贫生活。

“寄彭民望”鉴赏

赏析

这首诗首联借助杜诗句意与冯谖弹铗之典,写彭民望英雄失路、无所依托的悲愤情怀。颔联以秋风、夜雨、短褐、梦寒等构成凄清境界,表达对友人穷困孤寂生活的无限同情。颈联尾联则抒发人情淡薄之慨,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无力援手的无奈。

诗的首句如急雨飙风,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化用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起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表达彭民望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哀,及其胸中万丈勃然不可磨灭之气,睥睨天下的豪兴,一下子提起了全篇。严羽《沧浪诗话·诗法》说:“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诗发端气魄宏大,即能笼罩全诗,使通篇灵活而有生气。对句承出句而来。说彭民望有如此才识,自当回翔公卿,出将入相,现在却失意而归,难遇识家。诗用冯谖典,一是说他有冯谖那样的高才;一是说他目前穷愁潦倒,仍需求助于人,但世无孟尝君那样识才大度的人,使他仍然屈居底层,无人简拔。这样,用一个典,既为彭民望占身份,又写出彭民望的处境,又贯注了自己深深的同情。

颔联承上句,彭民望失意而归,如今已是秋风萧飒之际,他定然无力裁衣,身着粗布短服,生计艰难;而僻处一隅,落落无偶,在瑟瑟夜雨中,无比凄凉,梦中犹有寒意。这两句对偶极工,把所怀对象放入特定的环境中,把气候之寒冷与人之孤寒融合在一起,又用“犹”、“亦”两个虚字加重语气,使全联融入深沉的情中。而“秋风”、“夜雨”正是诗人们常用以写湖南的掌故,李东阳信手拈来以怀在湖南的彭民望,使诗工中见巧,大中见细,自然而见圆熟。李东阳学唐诗的宏大与宋诗的精巧,这联是他成功地运用。

颈联在景语中渗人情语,设身处地,从彭民望出发,写他所见所思。诗说,在秋风中,落叶纷飞,他定然由此而生悲,叹年华流逝,回思已往,看尽了世情冷暖,知心朋友,寥寥无几。一句景,一句情,但景中有情,情中见景,语调低沉,是写彭民望,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的喟叹。

尾联归到自己,说彭民望已失意而归,但自己为了衣食计,仍然淹滞京城,虚糜岁禄,无法与彭民望相对共慰寂寥。诗用“苜蓿盘”典,一是说自己清贫,无法资助他;一是说自己位卑,无法援引他,透出无可奈何的怅惘来。同时,李东阳也是在自叹,自己满腹经纶,未被赏识简拔,也许彭民望的现在正是自己的将来。

李东阳在所著《麓堂诗话》中说:彭民望与他初交时,对他的诗未深许。及失志归,李东阳写了这首诗寄给他,彭民望读后潸然泪下,为之悲歌数十遍不休,对儿子说:“西涯所造,一至此乎!恨不得尊酒重论文耳!”李东阳作诗话时已居高官、执诗坛牛耳多年,所以在这儿举此事标榜自己在诗歌上的造诣。这首诗最成功的是恰如其分地把彭民望的处境、抱负形诸于诗,自然、诚挚地流露了自己的情感。古人说诗能移情夺志,彭民望之所以读后流泪,是因为在诗中看见了真实的自己,一股知己之感油然而生,在这种情况下,诗的工拙已经是第二位。

创作背景

彭民望是作者的挚友,曾官应天通判,后失意回归家乡湖南攸县。李东阳对他的诗才很推崇,便在北京写诗寄给他,对其抱负不得施展的生活表达同情。彭民望亦认为作者李东阳是最了解他的知音,深受感动。作者在其《怀麓堂诗话》中说,彭读了此诗,潸然泪下,悲歌数十遍不休,不到一年的时间彭民望就去世了。

李东阳简介

明代·李东阳的简介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李东阳的诗(5篇)

猜你喜欢

胡十八·刈麦有感

明代冯惟敏

其一

八十岁老庄家,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偏俺这卧牛城,四下里忒毒害。

其二

不甫能大开镰,闪的个嘴着地。陪了人工陪饭食,似这般忒痴,真个是罕希。急安排种豆儿,再着本还图利。

其三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其四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临江王节士歌

唐代李白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小车行

明代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蒿,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贺新郎·赠苏昆生

清代陈维崧

苏,固始人,南曲为当今第一。曾与说书叟柳敬亭同客左宁南幕下,梅村先生为赋《楚两生行》

吴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百无不有。沦落半生知己少,除却吹箫屠狗。算此外、谁欤吾友。忽听一声《河满子》,也非关、泪湿青衫透。是鹃血,凝罗袖。

武昌万叠戈船吼。记当日、征帆一片,乱遮樊口。隐隐柁楼歌吹响,月下六军搔首。正乌鹊、南飞时候。今日华清风景换,剩凄凉、鹤发开元叟。我亦是,中年后。


南乡子·双荔枝

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采地黄者

唐代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捉船行

清代吴伟业

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

中船芦港且潜避,小船无知唱歌去。

郡符昨下吏如虎,快桨追风摇急橹。

村人露肘捉头来,背似土牛耐鞭苦。

苦辞船小要何用,争执汹汹路人拥。

前头船见不敢行,晓事篙题敛钱送。

船户家家坏十千,官司查点侯如年。

发回仍索常行费,另派门摊云雇船。

君不见,官舫嵬峨无用处,打彭插旗马头住。


叹燕

清代陈忱

春归林木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

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


水龙吟·题文姬图

清代纳兰性德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


鹦鹉曲·农夫渴雨

元代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