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八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bā xiān guò hǎi八仙过海 |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
| qī gāo bā dī七高八低 | 形容道路不平坦。 |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 |
| bā fǔ xún àn八府巡按 | 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 |
| qī kāi bā dé七开八得 | 形容反反复复,十分周备。 |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我找二嘎子去啦,找了七开八得,也找不着他!” |
| qī qīng bā huáng七青八黄 | 指钱财。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
| bā miàn wēi fēng八面威风 | 八面:各方面。形容声势气派十足。 | 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
|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八字没见一撇 |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
| qī niǔ bā ào七扭八拗 | 拗:拗口。形容十分别扭不通顺。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六回:“拿起读了两遍,虽不深知其味,念来却十分顺口,不似自家的七扭八拗。” |
| sì píng bā wěn四平八稳 | 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
| cái kuā bā dǒu才夸八斗 | 夸耀才华出众。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着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
| bái huà bā gǔ白话八股 | 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 鲁迅《南腔北调 “论语一年”》:“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
| shí bā céng dì yù十八层地狱 | 层:重。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我赖了你的,我堕十八层地狱。”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层地狱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
| yī shí bā bān bīng qì一十八般兵器 | 泛指各种兵器。 |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 |
| chǒu bā guài丑八怪 | 相貌丑陋的人。 | 老舍《我这一辈子》:“一个漂亮小伙子所最怕的恐怕就是娶个丑八怪似的老婆吧。” |
| sī zhú bā yīn丝竹八音 | 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指音乐。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夔传》:“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 |
| bā miàn líng lóng八面玲珑 | 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 | 唐 黄滔《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七面八面玲珑。” |
| qī duàn bā xù七断八续 | 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秦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
| gā qī mǎ bā嘎七马八 | 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 | 老舍《骆驼祥子》:“他就嘎七马八的买回一大堆食物,给他们俩吃。” |
| bā jiē jiǔ mò八街九陌 |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 《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
| bā suǒ jiǔ qiū八索九丘 | 古书名。 | 汉·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 |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luò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一霎也站脚不住。” |
| bā miàn zhāng luó八面张罗 | 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 茅盾《手的故事》:“黄二姐虽则已过中年,却还是个八面张罗人人喜欢的角色。” |
| bā bài zhī jiāo八拜之交 |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旧时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
| sì miàn bā fāng四面八方 |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围。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卷九 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
| jiǔ háng bā yè九行八业 | 指各种行业。 | 顾笑言《你在想什么》:“矿山是除了神话中的仙境之外,最令人神往的去处,而三教九流,九行八业之中,矿工是最崇高的职业。” |
| bā chuāng líng lóng八窗玲珑 | 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 | 唐 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
| sì fāng bā miàn四方八面 | 到处;各个方面。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岳禅师》:“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宋·杨万里《过百家渡四绝句》之二:“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
| qī qī bā bā七七八八 | 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7回:“说那寄姐的不贤良处,也就跟的素姐七七八八的了。” |
| bā bǎi gū hán八百孤寒 | 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
| xí juǎn bā huāng席卷八荒 | 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卷起;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形容力量强大,控制整个天下。 | 汉 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 qī pīn bā còu七拼八凑 | 指把零碎的东西拼凑起来。形容随意拼凑;多而杂乱。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41回:“我殡葬婆婆,是我替俺家男人行一辈子的大事,我不心疼钱。况且这织布机,纺花车儿,一个箱子,一张抽斗桌,七拼八凑,卖了也值两千多钱。” |
| bā huā jiǔ liè八花九裂 | 裂:分裂。形容漏洞百出,缝隙很多。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慧颙禅师曰:‘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八花九裂。’” |
| zhū bā jiè chī rén shēn guǒ,quán bù zhī zī wèi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 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
| qī cháng bā duǎn七长八短 | 形容高矮、长短不齐。也指不幸的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左有顾大嫂,右有孙二娘,引一千余军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
| wēi fēng bā miàn威风八面 |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 |
| qī yán bā yǔ七言八语 | 形容人多语杂。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话,你们七言八语,那里还敢理会,实实不曾听得。” |
| qī huāng bā luàn七慌八乱 | 形容非常慌张混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
| qī zhāng bā zuǐ七张八嘴 | 同“七嘴八张”。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回:“岳大爷见兄弟们七张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众兄弟把我看轻了,只道我没有胆量了。’” |
| qī lāo bā rǎng七捞八攘 | 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若存得此心,则气常时清……睡梦里亦七捞八攘,如井水不打便清,只管去打便浊了。” |
| bā huāng zhī wài八荒之外 |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 qī lǎo bā shí七老八十 | 形容年纪很大。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
| huī chì bā jí麾斥八极 | 麾斥:奔放。形容人气概非凡,不可一世。 | 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张献武王宏范》:“麾斥八极,群雄云从。” |
| bàn jīn bā miàn半斤八面 |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亦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半斤对八两”。 | |
| wáng bā gāo zǐ王八羔子 | 王八:俗称乌龟或鳖。比喻妻子不忠、偷人养汉的丈夫以及坏小子。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吴二浪子那个王八羔子,我们在牢里的时候,他同贾大妮子天天在一块儿。” |
| qī shé bā zuǐ七舌八嘴 | 同“七嘴八舌”。 | 丁玲《奔》:“茶馆里又围了许多人,都把他们当做谈话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没有一句话可以暂时使他们宽心一下。” |
| wū qī bā zāo污七八糟 | 形容十分杂乱。 | 老舍《四世同堂》:“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
| qī bìng bā tòng七病八痛 | 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里,一年到头,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圆儿的。” |
| sì zhì bā dào四至八道 | 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
| qī bìng bā dǎo七病八倒 | 形容体弱多病。 | |
| qī héng bā shù七横八竖 | 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
| bā nàn sān zāi八难三灾 |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 元 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难三灾,一心斋戒。” |
| qī wāi bā niǔ七歪八扭 | 形容歪斜不正。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十四回:“一路冲浸之处,不可胜数,慢说房屋四分五落,连树木也是七歪八扭。” |
| qī kǒng bā dòng七孔八洞 | 窟窿很多,十分破烂的样子。 | |
| sì huāng bā jí四荒八极 | 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 唐·白居易《八骏图》诗:“四荒八极蹋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
| wāi bā shù bā歪八竖八 | 杂乱不整的样子。 | |
| huī chì bā jí挥斥八极 | 挥斥:奔放;八极:八方,极远之处。形容人的气概非凡,能力巨大。 | 《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
| qī píng bā wěn七平八稳 | 十分稳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 |
| qī shǒu bā jiǎo七手八脚 |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
| qī sǔn bā shāng七损八伤 | 形容损伤惨重。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后面伏兵齐起,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也须七损八伤。”又第一百九回:“降者三万人,除那逃走脱的,其余都是十死九活,七损八伤,颠翻在地,被人马践踏,骨肉如泥的,不计其数。” |
| bā yīn dié zòu八音迭奏 | 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 《晋书 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
| qī niǔ bā wāi七扭八歪 | 形容不端正。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正面是一排七扭八歪、表泥剥落的土房。” |
| sān zāi bā nàn三灾八难 |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
| qī pò bā bǔ七破八补 | 形容衣物非常破旧。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外面来了一个白须老头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补的棉袍,形状十分瑟缩。” |
| qī lǎo bā xiǎo七老八小 | 指老人与小孩。老老少少。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五章:“起开,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搀着架着干什么?” |
| shí zhī bā jiǔ十之八九 |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 |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今天下之势,归韦温的十之八九。” |
| sì shí bā jié四时八节 |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 唐 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
| qī lǎo bā dǎo七老八倒 | 形容年老体衰。 | 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一出:“到得那七老八倒,腰驼背曲时候,富的也死,贫的也死。” |
| qī jiǎo bā shǒu七脚八手 | 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 李昌《回忆民先队》:“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收拾东西,警察已到院内。” |
| luàn qī bā zāo乱七八遭 | 见“乱七八糟”。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遭。” |
| sì xiāng bā zhèn四乡八镇 | 泛指周围的许多乡村和集镇。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当下统率大队走到乡下,东南西北,四乡八镇。整整兜了一个大圈子。” |
| sì tōng bā dá四通八达 | 通、达:畅通无阻。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 | 《子华子 晏子问党》:“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
| bā mén wǔ huā八门五花 | 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 清·张潮《虞初新志》:“群峰乱峙,四布罗引,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
| bā bǎi yīn jiāo八百姻娇 | 姻娇:美女。指美女众多。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他双瞎,便宜的八百姻娇比并他,也未必强如俺娘娘带破赚丹青画。” |
| qī dǎo bā wāi七倒八歪 | 指十分凌乱不整齐。 | |
| chūn shān bā zì春山八字 | 八字:指眉毛。形容眉如春山秀美。 | 《剪灯余话·江庙泥神记》:“春山八字争妍媚,姨姨妹妹皆殊丽。” |
| qī chuān bā xué七穿八穴 | 穿:洞,孔;穴:窟窿。形容窟窿很多。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5卷:“有时十字街头七穿八穴。” |
| shí yǒu bā jiǔ十有八九 | 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 | 唐 杜甫《负薪行》:“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
| bàn jīn bā liǎng半斤八两 |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
| qī zhī bā dā七支八搭 | ①随意瞎扯。②谓不团结。 | |
| wāi qī niǔ bā歪七扭八 | 歪歪扭扭,不直。 | 老舍《小人物自述》:“那些古钱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 |
| xiā shuō bā dào瞎说八道 |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指乱编瞎说。 | 丁玲《水》:“大福,你这小子懂什么!菩萨又看不见,你尽瞎说八道……” |
| ěr tīng bā fāng耳听八方 |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 wāi qī shù bā歪七竖八 | 歪歪扭扭的。形容不正的样子。 | 茅盾《上海·我的二房东》:“沿马路上的电灯柱上,里门口,都有些红纸小方块;烂疮膏药似的,歪七竖八贴着。” |
| qī wān bā guǎi七弯八拐 | 见“七湾八拐”。 | 《十月》1981年第1期:“过了一岗又一岗,一坡又一坡,上上下下,七弯八拐,又走了十多里才真正到了狼牙山脚下、我们要住下的村子。” |
| qī mǎn bā píng七满八平 | 形容没有空馀的地方。 | 清·赵翼《锦州刺史刘荫萱驻藏回蜀远寄藏佛一尊赋谢》诗:“刺瑞刻猴地几多,七满八平何处可施巧?” |
| qī líng bā luàn七零八乱 | 形容非常零乱不堪。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迁的七零八乱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 |
| tǔ bā lù土八路 | 八路:八路军。指非正规军,引申为土气的人。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汽车上的敌人,听见山坡上有人叫喊,一看是几个‘土八路’,跳下车来。” |
| héng qī shù bā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
| qī dā bā dā七搭八搭 | ①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②纠缠;乱搭腔。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爷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说些什么。” |
| yòu chuán zhī bā zhāng右传之八章 | 打了一顿巴掌。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4回:“左右照管贻安骄傲之脸,放肆之嘴,打了十个‘右传之八章’。” |
| bā bài wéi jiāo八拜为交 |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交情,友谊。旧时称异姓结拜兄弟或姐妹的关系。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有个八拜为交的故人,乃青州刺史刘元普。” |
| èr bā jiā rén二八佳人 | 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 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
| kuài ér bā máo块儿八毛 | 一元钱或不足一元钱。指小钱。 | 老舍《我这一辈子》:“假如从马粮钱里能弄出块儿八毛的来,孩子至少也可以去私塾了。” |
| qī dà bā xiǎo七大八小 | ①大小不一。②零落貌。③谓妻妾众多。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八回:“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 |
| qī sǔn bā yì七损八益 | 谓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中医述人生长发育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 | |
| zhèng jīng bā bǎn正经八板 | 见“正经八百”。 | 陆星儿《北大荒人物速写》:“铁娃把孩子塞给了秀娟,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经八板地坐了起来。” |
| cái zhān bā dǒu才占八斗 | 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 dàn 。 |
| qī chuān bā làn七穿八烂 | 形容破烂不堪。 | |
| bā fāng hū yìng八方呼应 | 八方:四面八方。形容各方面互相呼应;彼此配合。 | 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上下串连,八方呼应,以天下大乱、取而代之、逐步实行、终成大业为时局估计和最终目的者,到底只有较少人数。” |
| bā fāng zhī yuán八方支援 |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2章:“我又不会撒豆成兵,还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