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生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ǒu shēng yǐ lái有生以来 | 从出生到现在。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题目是‘藤文公为世子四章’,我有生以来,从没有做过这样长的题目。” |
hòu shēng kě wèi后生可畏 |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的意思。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lián huā bù bù shēng莲花步步生 | 莲花:荷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人道公门不可入,我道公门多修行。若将曲直无颠倒,脚底莲花步步生。” |
shā shēng zhī bǐng杀生之柄 | 杀:杀戮;生:生存;柄:权力。执掌生死大权。 |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 |
shēng dòng fù wū生栋覆屋 | 造房子用新伐的木头做屋梁,木头容易变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祸由自取。 | 《管子·形势》:“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垂。” |
yàn hàn rú shēng燕颔儒生 |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 |
shēng ròu kū gǔ生肉枯骨 | 枯骨:白骨。使死者再生,枯骨长肉。形容施惠很深。 | 《晋书·刑法志》:“至义畅于三代之际,遗风播于百世之后,生肉枯骨,惠侔造化。” |
zhāo shēng mù sǐ朝生暮死 |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 《重修政和证类本草 草下之上》:“朝生幕落花……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 |
jīng jí cóng shēng荆棘丛生 | 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此时家难未靖,荆棘丛生,一经还乡,存亡莫保,臣稍知利害,岂肯自投罗网。” |
zhī wài shēng zhī枝外生枝 | 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节外生枝”。 | 清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格局》:“善观场者,止于前数出所见,记其人之姓名。十出以后, 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
fú shēng qiè xiǎng浮生切响 | 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 |
gǒu qiě tōu shēng苟且偷生 | 不求长远利益;只图眼前生存。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贪图生存。 | 宋 王令《与杜子长书》:“令贫无资,身术从礼,有责不敢易。受寒饿死,俱辱先人后,以故苟且偷生。” |
tóng huàn nàn gòng shēng sǐ同患难共生死 | 指为了一定的目标共度患难,出生入死。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八节:“罗马虽属落城,大事今且未了,余不能舍吾同患难共生死之部下,吾且将有所为。” |
miào bǐ shēng huā妙笔生花 | 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 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hé qì shēng cái和气生财 | 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 鲁迅《彷徨 离婚》:“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 |
lè jí āi shēng乐极哀生 | 乐:快乐。欢乐过度就会招致悲哀的事情。 | 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极哀生,古来常事。” |
shēng sǐ zuì mèng生死醉梦 | 醉:沉酣。形容非常专心。 | 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戴进传》:“生死醉梦于绘事,故学精而业著,业著而名远。”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痛不欲生 |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yóu rán ér shēng油然而生 | 油然:自然地;不由地;生:发生;产生。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
cāng shēng tú tàn苍生涂炭 |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3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
bàn sǐ bàn shēng半死半生 |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
bù shēng bù miè不生不灭 |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shēng jī àng rán生机盎然 | 充满生气和活力的。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春天来了,满山青绿,遍地黄花,它们都生机盎然,而我为什么要死?” |
sù mèi píng shēng素昧平生 | 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素:从来;昧:不明白;不了解。 | 唐 段成式《剑侠传 郭伦观灯》:“素昧平生,忽蒙救护,脱妻子于危难,先生异人乎?”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谈笑风生 |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 | 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
xíng jù shén shēng形具神生 | 形:形体;神:精神。人的形体具备,精神随之产生。 | 《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藏)焉,夫是之谓天情。” |
fēng qù héng shēng风趣横生 | 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 曾朴《孽海花》第35回:“这样风趣横生的事,只有请笑庵自讲最妙。” |
cháng shēng bù lǎo长生不老 | 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 |
shā shēng yǔ duó杀生与夺 | 杀:叫人死;生:叫人活;与: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
wú běn shēng yì无本生意 | 没有成本的买卖。 | 艾煊《大江风雷》第一部:“强盗是官土匪,又是无本生意,连蒋委员长也是嘴上不讲心里暗暗称赞。” |
chū shēng rù sǐ出生入死 |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hǔ hǔ yǒu shēng qì虎虎有生气 | 虎虎:勇猛威武的样子。形容气势威猛,有旺盛的生命力。 | 郭沫若《贾长沙痛哭》:“他那篇有名的万言书《陈政事书》,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 |
yī shēng yī shì一生一世 | 一辈子。 |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试窘》:“这样一撞,就撞着了,才使得。不然一生一世也只是这样嘴巴骨。” |
qī kǒng shēng yān七孔生烟 | 同“七窍生烟”。 | 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袁太守竟教训起他来,气得七孔生烟,双眉倒竖。” |
shēng yì àng rán生意盎然 |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 |
tóng shēng sǐ gòng huàn nàn同生死共患难 | 指为了一定的目标共度患难,出生入死。 | 方志敏《狱中纪实》:“将狱中情形描写出来,使全国红军和革命的工农群众,知道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正在国民党监狱内,挨日子。” |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
tiān shēng dì shè天生地设 | 犹天造地设。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 |
fēng wū shēng zāi丰屋生灾 | 谓高大其屋,将引起灾祸。 | |
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生米作成熟饭 |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这个当儿,珍姑娘的头是磕了,脸是开了,生米是作成熟饭了。” |
shēng bù yù shí生不遇时 | 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 《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汉 袁康《越绝书 越绝德序外传记》:“吾先得荣后僇者,非智衰也;先遇明后遭险,君之易移也已矣,生不遇时,复何言哉。” |
péng shēng má zhōng,bù fú zì zh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 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niú jiǎo shū shēng牛角书生 |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 《新唐书 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zì lì gēng shēng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
shēng zhòng shí guǎ生众食寡 | 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
shuì shēng mèng sǐ睡生梦死 | 整天像在睡梦里一样。形容糊涂地生活。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7回:“他逐日睡生梦死,奴那里耐烦和他干这营生。” |
liáo shì shēng fēi撩是生非 | 惹是生非,造成麻烦后果。 | |
shēng sǐ yǒu mìng生死有命 |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指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药物,所能损益。” |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初生之犊不畏虎 |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
chù jǐng shēng huái触景生怀 | 触:接触。看到眼前的景物而产生某种感情。 |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三折:“与人为主气中和,触景生怀变态多。” |
tān shēng shě yì贪生舍义 | 舍:放弃。为了活命,可以放弃道义。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4回:“临难苟免,贪生舍义,在国为乱臣,即在家为逆子,此知孝而不知忠之弊也。” |
chù jǐng shēng qíng触景生情 | 触:接触;情:感情。接触眼前景物而激起情绪波动。也作“见景生情”。 | 清 赵翼《殴北诗话 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
shēng shǒu shēng jiǎo生手生脚 | 生:不熟练。形容对某事不熟悉。 | 端木蕻良《鹭鸶湖的忧郁》:“他生手生脚的,心头忐忑的跳着。” |
péng shēng má zhōng蓬生麻中 |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shēng lí sǐ bié生离死别 | 活人之间的分离就像与死者永别一样。形容很难再见面或永远分别。 | 《陈书 徐陵传》:“况吾生离死别,多历暄寒,孀室婴儿,何可言念。” |
bì lǐ ròu shēng髀里肉生 |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
jiàn jǐng shēng qíng见景生情 | 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种联想或感慨,也指随机应变。 | 元 宫天挺《七里滩》第四折:“俺那里水似蓝山如黛,不由我见景生情,睹物伤怀。” |
shēng fó wàn jiā生佛万家 | 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
jī xí shēng cháng积习生常 | 指积弊已久,习以为常。 | 晋 左思《三都赋》序:“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
bàn shēng bù shú半生不熟 | 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 |
rě shì shēng fēi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
kuā dàn shēng huò夸诞生惑 | 夸诞:说话荒诞不经。说话荒诞不经,使人产生疑惑。 | 战国·赵·荀况《荀子·不苟》:“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
jiǔ sǐ yī shēng九死一生 | 九:表示次数或多数。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
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 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xū shì shēng bái虚室生白 | 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 《庄子 人世间》:“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
yī xiàn shēng jī一线生机 | 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一线:极其细微;微少;生机:生存的机能;指生存)。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生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
shēng jī bó bó生机勃勃 | 生机:生命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有旺盛的生命力。 | 张天民《创业》:“油田一片生机勃勃,繁忙兴旺的景象。” |
píng shēng zhī hào平生之好 | 平生:一生;好:爱好。指一生的爱好。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惟平生之好,以屈节而苟生。” |
shí běn shēng yì蚀本生意 | 赔本的买卖。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 |
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生米做成熟饭 |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 明 沈受先《三元记 遣妾》:“小姐,如今生米做成熟饭了,又何必如此推阻。” |
dāo zǔ yú shēng刀俎余生 | 犹虎口余生。 | 清 昭槤《啸亭杂记录 记辛亥败兵事》:“余刀俎余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 |
shēng lì jūn生力军 | 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18回:“只道余万清一路是一枝生力军,就令他作前军。” |
yī jiè rú shēng一介儒生 | 一介:一个。一个小小的书生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7回:“生员及一介儒生,何敢妄干国政。” |
hào shēng zhī dé好生之德 | 好生:爱惜生灵。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 | 《尚书 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
yī shēng yī dài一生一代 | 同“一生一世”。 | 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
shēng xī fán shù生息蕃庶 | 生息:生活;蕃:繁殖。生存并繁殖人口。 | 《清史稿·食货志》:“其后土、客生息蕃庶,岁屡有秋,关内汉回挟春承恳,络绎相属。” |
tǔ shēng tǔ zhǎng土生土长 | 当地生长的。 |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 |
qī sǐ qī shēng七死七生 | 亦作“七生七死”。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 | |
péng lǘ shēng huī蓬闾生辉 | 蓬闾:简陋的房屋。使陋室增添光辉。 | 清·李汝珍《歧路灯》第四回:“孝移道:‘多蒙两位先生台爱,蓬闾生辉。’” |
shēng qíng jiàn jǐng生情见景 | 景:景物。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种联想或感慨,也指随机应变。 | 明·无名氏《活拿萧天佑》第三折:“我见他气昂昂威风自逞,雄赳赳施逞些气性,使不着你叫丫丫寻棕见影,你看我两阵前生情见景。” |
jié hòu yú shēng劫后余生 | 劫:灾难。经历灾难之后幸存下来的人。 | 清 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归飞越鸟恋南枝,劫后余生叹数奇。” |
mǎn liǎn shēng huā满脸生花 | 满脸高兴的样子。 | |
jiāng hú yī shēng江湖医生 | 假称有医学知识的人或卖药的流动小贩,指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5回:“你不过是个江湖医生。” |
rén shēng guān人生观 | 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在他们面前装得很老练很大方,侃侃而谈,吹着他那套生意经和人生观。” |
qǐ sǐ huí shēng起死回生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 《太平广记 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
lùn yì fēng shēng论议风生 | 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 | 《宋史 陈亮传》:“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
shēng gōng shuō fǎ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
huó bāo shēng tūn活剥生吞 | 比喻机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 | 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jiù zào shēng wā臼灶生蛙 | 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 《战国策·越策一》:“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 |
yǔ duó shēng shā予夺生杀 | 《周礼·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夺、生、诛(责备)等权力。后因以“予夺生杀”泛指帝王掌握的赏罚生死大权。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 |
shě shēng qǔ yì舍生取义 |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pǔ jì zhòng shēng普济众生 | 同“普度众生”。 | 唐·法琳《辨正论》:“妻曰:‘我本佛家女,为我做佛事。’应即往精舍中,见竺昙镜,镜曰:‘普济众生,但君当一心受持耳。” |
bǐ dǐ shēng huā笔底生花 |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 谢冕《远方的星》:“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笔底生花,具有当诗人的气质。” |
miào qù héng shēng妙趣横生 | 横生:层现迭出。美妙动人的意趣;时时迸发;处处充溢。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意趣。 | 秦牧《艺海拾贝 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笔下妙趣横生,他们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譬喻。” |
rén jí zhì shēng人急智生 |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 |
jié yòng hòu shēng节用厚生 | 节:节制,减省;厚:宽厚。节约用度,充裕人民生活。 | 唐·杨炯《梓州官僚赞·参军中山张曼伯赞》:“谦谦曼伯,不逾规矩,节用厚生,保家之主。” |
shū shēng zhī jiàn书生之见 | 指书呆子的见解。 |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
rén shēng rú jì人生如寄 | 寄:寓居,暂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 | 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